如何让企业制“活”起来
文章类别:内部控制培训发布时间:2014年3月28日点击量:
制度办法的由来,是由有经验的人,针对某项作业可能发生的不同状况,加以整理、分类后,找出最好的处理方法。而后,要求每个人都依照此一方法来执行,让作业的效率质量得以提升。
然而,经验告诉我们,作业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其发生的频度,往往有很大的落差。例如全部可能发生的状况有五十种,最常出现的三种状况,经常就涵盖了九0%的发生率;最常出现的五种状况,可能涵盖了九八%的发生率;而其余的四十五种状况,合计可能仅有二%的发生率。也由于这四十五种状况发生率极低,一般称为「特例」或「异常」。
由于制度办法是设计来让人运用,不能太复杂;倘使五十种情况都要加以规范,制度办法将变成非常庞杂,订定的心力与时间成本,将会相当的高。更何况制度一旦庞杂,不仅个人很难一一记得,更会提高落实执行的难度。所以,一般只会选择达九八%发生率的五种状况作规范,而其它四十五种发生率只有二%的状况,就不做规范。
虽然如此,并不代表发生率较低的这四十五种状况,就不在制度规范内。一个条文完备的制度(法律、合约),往往最后都有类似「如有未尽事宜,由主管单位裁决」、「以上情况如经主管单位裁决,不在此限」等条件,其用意即在说明,这其它四十五种或更多的可能状况,应经由功能主管来裁定。此一做法,让制度不必庞杂,却能因应例外状况灵活变化;也可以说,加了此一条文,就可以因应所有的状况。因此,制度是可以涵盖所有的状况的,也可以说制度是「活」的。
然而,为何组织内经常有人把制度执行得很僵硬?同时也有很多人误认为,只要有规范,就是限制,就是僵硬?其问题是出在「人」。
一、大部份的人,不了解最后条文的存在及其用意,以为只有「被明确规范」的五种状况才是「被允许的」,其余状况都不行。因此,当发生其它状况时,就直接排拒之,而不知应呈报主掌的功能主管来裁决,当然就会发生「可行」而不行的状况。
二、当功能性的主管在理解、判断不在「明确规范中」的情况时,经常会因为成本、风险等专业考虑,而裁示「不准」,容易让执行者产生「特殊申请也没有用」的印象。更何况功能主管偶尔也会裁示失误,更加深执行者的这个错误认知。
三、具强烈「本能叛逆」者,他习惯畅行无阻,任何不顺其「畅行无阻」者都会排斥,都认为有问题,更甚而会强烈批判;而不习惯平心静气的去了解、请教,以真正掌握制度的精神及其特质。所以长期以来,这类人会认为只要是制度就是限制,就是僵化,就是不对,而经常停留在制度的排拒者、批判者的情况;不知不觉中,形成组织的边缘人,自然也很难成为称职的管理者(因为管理的要诀就是要能善用制度化管理)。
所以,大家应该理解设计制度的观念及方法,并应改变观念─「制度是活的」。当出现「例外」、「异常」时,应报请主管来判断、裁示,从中学习主管对「特例」、「异常」事物的判断思考逻辑,提升自己的判断力。
同时必须切记,不要因为特定「案例」已经主管判定过了,就以为可以自行决行(不管是「核可」案例或「否决」案例)。因为「特例」、「异常」会因为时空的不同,或是策略思考的改变,而出现相同状况裁决不同的结果。而且,有时候为了让制度办法被「落实遵守」,主管会要求「特例」、「异常」必须经由裁决才可以执行,若非如此,制度办法的基本精神将会逐步丧失,运作又将逐渐沦为混乱的局面。毕竟「特例」、「异常」会出现的比例很小,每次呈报并不花费太多时间;倘使「特例」、「异常」的比例有攀升的迹象,应修改制度将其增列到涵盖范围当中。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制度是活的,是完整的,只是「特例」、「异常」一定要经由主管来裁示而已。制度是人订的,也会产生盲点,随着时空的变化及经验的累积,要靠人不断的修改、提升。而提出建议修改的,就是使用制度的所有的人。
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创新的环境。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是自由思想的结晶,而且是一种偶然的结晶,它不是计划出来的,是不可预测的,是企业家在市场上不断摸索,经过了许多失败,走过了许多弯路之后才偶尔发现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好;而运气掌握在上帝手里,我们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高失败率决定了必须用利润、市场、收入、金钱、地位来回报勇于创新者。
任何计划的思维,任何确定性的方向指引都与创新精神格格不入。政府应该资助发明而不是染指创新,否则会碰得头破血流。这就是光伏、高铁一塌糊涂的原因。现在日本电子业落后一个时代,因为日本通产省在20年前为日本企业筹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它认为未来电子工业发展的趋势是大屏幕高清晰电视,因此“指导”企业都挤进了这个行业。让政府来主导创新是一种毁灭性的行为。
一亿年前,墨西哥半岛上的陨石坠落引起的沙尘暴挡住了阳光,导致地球温度下降,使植物灭绝,恐龙饿死,这才有了哺乳动物的机会,也才有今天的人类。类似地,创新一定是破坏在先,才能够为新的产品和技术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创新者就是来搅局的。
沃尔玛之前零售业主流的商业模式是百货商店。我刚到美国念书时,正是沃尔玛疯狂扩张的时期,美国一些地区甚至要立法禁止沃尔玛进来,因为夫妻店、百货店全倒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叫做毁灭性的创新。
创新只为获取超额利润。贪婪、趋利的冲动是创新的组成部分。超额利润从定价能力而来。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只会做成本,不会做价格。所以成本一提上来,大家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没有定价权的背后是产品、服务、技术的趋同。要差异化就必须进行创新,才会有定价权。没有人可以永久地保持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地创新,持续地创新,以走在竞争对手前面。
创新靠人。现在有的企业呼唤“狼性”,但公司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性,皮鞭之下的奴隶是不会思考创新的,创新一定是自由思想的结晶。血汗公司不可能培养出创新的技术骨干、创新的高管、创新的员工。凡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对个人主观能动性要求比较高的公司,全都是人性化的公司,是对人尊重、人与人平等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