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滴不会一统天下 出行创业正当时
文章类别:战略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5年2月26日点击量:
今年情人节互联网行业爆出大事件:打车软件的两大巨头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宣布合并了。一时间,有不少人认为出行领域不会再有竞争,以后将是新的“快滴集团”一统天下。
老冀觉得这种想法有些幼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的一个举动来看: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后仅仅11天(2月25日)就发布声明,宣布合并后仍将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事实上,在两家公司宣布合并之后,针对消费者发放的补贴并未停止。春节期间,双方都加大了对于消费者的补贴力度,派发了大量红包。快的与支付宝、新浪微博以及线下超市、院线等合作联合发放了数亿个打车红包;滴滴也为用户免费送出了数千万份春节回家大礼包,还和北京电视台合作举办了晚会“摇一摇抢红包”活动。据悉,双方为此投入的资金均超过数亿元。这些都成为合并之后继续发放红包补贴的有力佐证,同时也从侧面表明,未来打车红包发放渠道、发放形式将更加多层次和多元化。
大家想想,过去两家公司打来打去,所以要拼命发红包;现在都合并了,不打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发红包?
原因很简单:如果从广义的出行市场来看,合并后的新公司根本无法垄断市场,留下的市场空间仍然大得惊人。也正因为如此,新公司还必须通过发红包等补贴方式,进一步发展新用户并增强老用户的粘性。
先看出租车出行市场,以北京这个大城市为例:目前全北京有7万辆出租车,虽然大部分司机都已经装备了快的打车或者滴滴打车,但是使用频率都很高吗?恐怕未必。老冀经常打车,以老冀在使用打车软件的经验来看,很多司机直到现在的累积订单量也才有三四百单。
而从老冀这样的用户角度来看,很多场景也不一定会使用打车软件。比如当老冀跟朋友在大街旁的餐馆吃完饭之后,往往会选择到马路上招手打车。因为这个时候如果用打车软件召车的话,往往还会耽误时间,我想很多在北京的朋友都会有与老冀类似的体验。
因此,如果按照打车次数计算的话,打车软件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都很难说完全满足了需求,更别提那些城市面积小得多的二三线城市了。在那里,用打车软件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呢。老冀觉得,这其实才是合并之后的新公司还要继续补贴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城市里的出行方式还不仅仅是打出租车,一部分收入相对较高的居民还需要更好的服务,于是出现了专车出行服务。我们看到,去年快的和滴滴均不约而同进入了专车市场,而这个市场目前还非常分散,用户需求还远远没有饱和。因此,即使是易到用车在专车市场已经耕耘了多年,快的和滴滴仍然能够从容进入,而当两大巨头进入之后,神州租车同样还有进入的空间。
对于出行的用户来说,就算是已经有了出租车和专车出行,还是有非常多的痛点需求没有解决,老冀在这里举些例子:你和朋友出去吃饭,如果喝了酒需要代驾服务吧?你今天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能不能找个司机帮你开车去做个保养?你每天上下班都走同一条路线,能不能找几个人搭顺风车,顺便赚点钱贴补家用?你准备出门的时候,正在犹豫打车还是做公交的时候,能不能有个APP告诉你公交车几分钟到站,供你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