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你爱的 爱你选的:毕业季寄语
文章类别:职业技能培训发布时间:2015年7月2日点击量:
飘逸的学位服,帅气的纪念照,厚重的毕业证,灿烂的青春范,人们似乎每个细胞都在笑——六月的大学校园,美得让人感动,令人陶醉。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的本科毕业季。
1982年7月的本科毕业季,像那个时代的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那样,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也不大考虑自己适合做什么,更多的是螺丝钉精神,是去一线、基层和专业对口的部门。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因为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凋零,大学生作为稀缺资源,加上统一分配,自己确实也没有选择——服从国家(不,是学校)分配。这不,我一猛子就被“分配”到基层的最底部了:烟台地区某县的县立中等师范学校的校办工厂。这也太基层了吧?说实话,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四年的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至少也是良好,本来是有机会留在做毕业设计的北京某研究所,因为室主任(同时也是我的论文校外导师)对我的为人、实验、论文、能力及各方面非常欣赏,曾经从所里专门要了一个指标给我。但由于户口等多种原因,既没能如愿留在北京,连青岛、烟台稍大一点儿的企业都没进去,来到县办师范学校的校办工厂,心理的落差实在太大了。无奈中只得辗转回到家乡的县办农业机械厂。但我没有时间消沉,我不可能一直被拴在县城,我还想回北京工作,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考研究生。辛勤工作、秘密复习的情景是刻骨铭心的——工作辛苦、考勤严格、车间污染严重、睡眠不足(睡觉最少的一天只睡了1个小时,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是三次、四次的),体力透支、时间不够,为了最大限度地挤出时间复习,我选择了多半年热处理车间的夜班工作。当时我身兼两职:助理工程师和一般工人,在高强度、重污染的工作环境中,不能按时下班是常态:如果赶上临时任务,早晨八点下班要与白班的工友加班到中午,经常超负荷、超极限地工作、学习,个中酸苦辣,难以言表。但我没有请过一天假,原因很简单,不想让本单位的工友知道我在复习考研,也不想留下自己不认真工作的印象。即使研究生报名、体检等,也是利用下夜班后白天完成的:当天早晨八点下夜班,早饭后顶着鹅毛大雪乘长途汽车去烟台市报名、体检。办完所有手续后,回家已经晚上六点多了,凑忙吃过晚饭,稍事休息,来不及感叹,晚上十一点半又冒着漫天飞雪到企业上夜班。当时非常辛苦,收获也是丰厚的:书记和厂长对我报考非常支持,让我体会到基础领导的善良;增加了我对企业实践的感知,结交了企业的朋友,真切地了解了一线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特点;锻炼了我的坚韧和太多的能力。这些,都为我以后的人生及从事管理研究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后,我考进西南财经大学读研究生,成为我们县分配回乡的大学毕业生里考上研究生的第一人,这在全县曾引起了轰动,被誉为“励志哥”。终于,研究生毕业后我重新回到离别了四年的北京,在北京城有了自己的工作:在大学当老师。这一干,就是近30年。
现在又到毕业季,对新时代的毕业生真是羡慕加嫉妒啊!羡慕你们有更多的选择,有太多的机会。尤其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既可以就业,也可以创业。真是“我的青春我做主”。
作为过来人,在同学们毕业时想唠叨几句。
在做人方面,希望大家做一个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堂堂正正、完整的、大写的人!如果非要提一个最低要求,那我们就做一个不打小报告的正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注意,我们有创新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有山寨的羞耻感更重要。在事业方面,未来的20年,仍然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争做中国奇迹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分享者;争做世界潮流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只要方向正确加上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选择与努力。说到方向就该谈选择,能将自己的优势与时代潮流、国家发展相融合,再加以努力和坚持,脱颖而出是早晚的必然。但需要强调的是,选择与努力的关系是复杂的,不能片面强调选择比努力重要,以为选择正确就可以不努力了。不是的!努力了,才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正确,方向正确,才可能事半功倍。在某些关键的节点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过了这个节点,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比更重要。选择正确了,不能一劳永逸,还要继续按照正确选择的方向持续努力。只是选择正确了,却不再努力,就无法保证进步。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下继续努力,才有在更高层次做选择的资格。需要强调指出,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本身也是一个重大的选择。我在县农业机械厂工作时,如果不努力,哪有选择的机会?如果不选择考研究生,哪有回北京的机会?选择了考研究生,在这个正确的方向上,如果不努力,哪有考上的可能?不努力,“一切都没有可能”。问题是,我们怎么把这个思想与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
——选你爱的,爱你选的。选择到喜欢的工作乃是幸运,若没有选择到,那就看看是否有改变的可能?能重选的就重选,不能重选的就选择适应和喜欢吧!如果做不到也没必要消沉,我们不能选择起点,但可以选择过程和结果:那就干一行爱一行吧。干一行爱一行,也是一个重大选择。因为,喜欢、热爱就是阳光,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大的动力。兴趣可以让人入迷、着迷,只有入迷了、着迷了,才有可能达到顶级水准。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做具体的业务工作,有了热情,只要愿意,到处都是机会,处处都是舞台;没有热情,到处都是障碍。
——选择不能盲目跟风。要考虑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这个大方向,但也要考虑自己的优势。不能像当年“钢铁元帅升帐”,大家不顾自身条件一窝蜂学钢铁;后来重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们又不考虑自身特点开始热捧金融、会计等等。当下而言,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气氛浓厚,也不必人人都跃跃欲试去创业。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自己创业。自己带头创业,要在冒险、应变、创新、行动能力等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才行;要敢于管理,乐于与人打交道,精于销售,善于团队合作。如果历经磨练后也没有这些能力,我觉得就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创业也并非高不可攀,创业还有另外一种形式——追随创业。追随一位牛人,加入他的创业团队,也能成就一番事业。此时,不需要冒险、应变、创新等素质要求,摆正心态,可能更重要。在追随的过程中,如果觉得追随的牛人还不如自己的能力,那就选择带头创业。不论带头创业还是追随创业,都需要持续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就。
——选择的过程一定要“扬长”。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关键是要发现优势、培育优势。我们在选择工作方向时,一定要多问自己,真正优势是什么?是长于实践,还是善于思维?是逻辑思维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突出?是喜欢与人打交道、具有人见人爱的交际本能,还是善于严谨的逻辑思维,喜欢与数字、技术打交道?是喜欢开拓创新,还是善于领会与执行?是具有独特任性的艺术范,还是习惯寻规蹈距跟着走?是业绩卓越桀骜不驯,还是完美规范圆润?是敏捷灵活,还是稳扎稳打?是喜欢静思挥笔,还是奔波务实?这里不存在优劣之分,但一定有不同的适应场合,南方的蜜桔移到北方就成为涩枳。
毕业季,收获季,同时也是播种季。我们只要通过努力选对方向,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祝愿大家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