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市场创新的真实投资

文章类别:财务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5月25日点击量:

世界经济是由消费型增长驱动的,这在过去几十年里体现得尤为明显,社会折现率的高低,很难论对错。折现率高,财富再投资所产生的财富增长或许能惠及几代人,而折现率低,也许不能创造更多财富,却维护了大自然。研究显示,人们会表明他们更偏向于低折现率,但行为又往往与他们所说的不一致。换句话说,他们一面说为后代着想,一面又尽情挥霍。

经济学家们难以证明放弃消费是合理的。这种做法市场开发与经济学追求市场效率最大化的逻辑格格不入。归根结底,经济学的宿命就是竭尽所能创造增长。如果想解决增长以外的问题,经济学爱莫能助。

很多“绿色”倡导者要求社会立即作出转变,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我们的难题是:能否以不危害地球的增长方式来发展?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摆脱消费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考虑如何抑制消费增长、如何制造它们所需要的消费,要比纠结于资源利用有效率得多,也更有助于遏制环境影响。相比之下,亚洲有数以亿计的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的困难恰恰是“匮乏”。而在他们之上的是那些站在消费门槛上的人,并未达到富裕,渴望提高生活水平。对于所有这些人来说,单纯减少资源利用并非良策,我们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思考怎样从追求消费数量转而追求合理的消费结构。

许多主流思想把希望寄托于市场、创新和金融;很多“绿色”倡导者又要求社会立即作出转变,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发展必不可少,但实现发展的途径应当重新考量,要在消费构成合理的前提下重新分配发展的优先级别。”

“真实投资”是一种能带来更好结果的长效投资,一种不忽视任何代价的投资。

“真实投资”有两个性质:第一,能够维持甚至提升“自然资本”的价值。第二,能从广度和深度上保证资源利用的公平—广度是指确保所有人公平地接触并使用实现富足生活所需的资源;深度是指在时间上,它允许后人也同样能够使用资源。

要实现“真实投资”,必须颠覆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之久的思维模式。从人类有历史开始,至少在有了农业之后,自然资本就开始减少;在工业革命之前,地球还能相对宽容地承受这样的代价,但也正因如此,人们忽视了这些代价。

资源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最明显的莫过于减少消费量,同时对那些提倡节约资源、愿意雇佣更多劳动力、注重修订激励机制的产业或企业进行投资。这些行动的核心原则可总结为以下三条:

原则一:资源是有限的在现阶段,资源的有限性仍然被忽视。那些声称所有亚洲人都可以过上像发达国家那种生活方式的人只是在散布谎言。目前在亚洲生活着的40亿人无法实现,到2050年时,亚洲人口上升到五六十亿时就更不可能实现。

众所周知,西方模式被视为医治世界疾苦的一剂良方。但它有两个假设:一是资源是无限的;另外一个是利用这无限的资源可以排除万难,所向披靡。很可惜,这两个假设是不成立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目前我们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毫无疑问只会招致灾难。我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必须把维护资源活力作为首要目标,对于人口众多、资源损耗严重的亚洲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而政府必须时刻牢记,经济学应该被用作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制定目标的机制。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高效增长,而是通过强制约束来保障可持续发展。

原则二:资源必须能够为现在和未来的人公平利用公共利益必须优先于私人利益。对社会繁荣的需求必须兼顾对社会公正的要求,这一点大多体现在资源利用的公平性上。首先要满足的是基本需求,尤其是每一个人对水、食物、卫生、住房、教育和医疗保障等所享有的权利。资源必须用于造福大众,而不仅仅是少数富人。这里需要指出市场宣称的“涓滴效应”的谬误。通过提高世界上最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实现平等均富,也有助于降低人口出生率,最终降低人口增长,进而降低资源需求。

原则三:资源的价值必须重新评定对效率的追求应聚焦于资源而不是人。只要有可能,市场就会有意低估或无视那些会导致成本提高的负面外部因素。这样的做法必须转变。譬如:废气排放必须附加成本。而其他资源,尤其是土地和水资源也必须有使用价格,要迫使人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利用它们。对于某些特殊的资源来说,必要的时候必须彻底禁止开发,例如雨林和渔业这些已经岌岌可危的资源。

政府应该鼓励那些有利于资源节约的创新发明,而非那些以减少劳动力为目标的创新发明,尤其是与土地及水资源利用相关的行业。提高自然资源的价格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减免所得税。譬如把原来对大型、密集型农工联合体的补贴,转到无公害、无碳排放的劳动密集型农业中去,将使整个农业受益匪浅。

有人也许会质疑,这是否有点儿太理想主义了?一点儿也不。日本深度营销在其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财富的公平分配,使其国民收入与美国的差距大大缩减;在印度,相比起推进城市化进程,它更有利于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此外,在印度尼西亚,由于雨林价值相对起伏较小,砍伐雨林并不能为其利润带来质的提升,但这也恰恰为该国围绕护林及其产品进行商业活动提供了绝好的契机。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何伟-企业培训师
何伟老师

•微连接思维大客户精准营销落地导师 •女性思维研究者 •平衡式落地项目...

曹恒山-企业培训师
曹恒山老师

曹恒山(大嘴老师),男,43岁,中国实战派营销培训专家、畅销书作家,10年一线销售和创业经历,13年...

喻国庆-企业培训师
喻国庆老师

营销体系创新管理专家 ※CMC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 ※国家注册高级营销师 ※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首席...

财务管理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财务管理培训推荐公开课

财务管理培训热门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