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修炼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类别:领导力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7月20日点击量:
要将企业领向美好的未来,企业的领导者有可能在企业中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管理者则更注重战略实施、绩效达标、财务表现等等“目标”,是要将美好的愿景化为现实。领导者一定是在关键时刻为企业掌握航向的人,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员工看到他就能够安心工作的那个人。
中国管理创新,始于引进与模仿,始于引进一些管理技术层面的东西。然而,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并不能包治中国企业百病。企业的价值意义系统,也就是“魂”来指引企业;中国管理创新的基础是中国管理传统文化—儒道法墨,所有的管理创新,无论道还是术,都离不开这一创新的“塔基”。
对大多数没有强大创新能力和强大资源实力的企业来说,模仿并不是最佳出路,因为模仿依葫芦画瓢,很难模仿到精髓。微创新可能是这类企业的最好出路。微创新,就是集中核心优势,从小处入手,单点突破,狙击单一小蓝海,满足客户最揪心的需求,做大公司可能不屑于做的事情。
熟悉服装行业的都知道,不少服装企业明明是中国人运作的,却要去国际上注册洋名称和洋公司,声称是“意大利品牌”、“法国品牌”,等等,迷惑消费者。美特斯邦威敏锐地发现,当今90后群体,已不再盲目崇洋媚外,因此,在市场普遍对国货失去信心的时候,喊出了“新国货”口号,推出新品牌MTEE,倡导“中国风格”。同样,当别的国际国内化妆品公司都在高呼国际元素的时候,上海家化反其道行之,来个中草药的中国元素,也属于错位创新的成功示范。
领导者要为企业描绘一幅绚烂的愿景,而管理者一般负责将这个愿景付诸实施。做企业就好比是一次旅行,旅行中的领队需要知道去哪里可以欣赏最美的风景,而企业领导者最需要清楚的是要将企业带向何处,哪里是实现企业和团队价值的最佳位置。本质上说,企业就是行业价值链上的一个节点,而何时将这个节点定位于何处,就是领导者的视线应该聚焦的位置。对于管理者,则需要在领导者的指引下,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巅峰。
导者要为团队传输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而管理者一般更关注绩效指标完成率。领导者对企业的定位至关重要,而一旦确定这个定位,就要去实现。这其中不仅自身需要钢铁般的意志,还需要将这种意志传输给所领导的团队,让整个团队有必胜的信念能够实现绚烂多姿的愿景。一幅绚烂的愿景加上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就等于是给企业的发展定向,也就是所谓的战略定位,但这一切的美好愿景要变成事实,还需要对战略进行解码,由管理者带领团队一步一步的按照战略地图来实现。
尤其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战略的创新,其边界往往大于单一公司、单一产业的边界,能越位到不同的行业,以整合的视角,创新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性蓝海。某上规模企业董事长心血来潮时,经常调侃几个副总裁:“你们几个大老总,进入行业时间比我长,行业经验比我丰富很多倍,到头来只能在我这个行业新兵手下打工,你们应该反思为什么”。能够以越位的视角,在产业的边界发现商机,是他的成功之处。
企业越界创新发展,最终国内的产业容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必须进行全球化扩张。全球化发展,不同国家、地区、种族,其文化、发展程度、语言,都很不相同,企业必须跳出在中国本土形成的狭隘视野,实行多元文化下的包容创新。当然,包容创新,并不代表没有主线、核心,包容必须是“以我为主,包容并蓄。”
巨创新,是指企业所实施的创造活动,对整个产业甚至人类历史,具有革命性意义,具有淘汰旧产业、形成新的规模产业的作用。人类历史上,蒸汽机、汽车、飞机、火车、航天器、互联网,等等,都属于巨创新的范畴,遗憾的是,这些巨创新都没有发生在中国。本期研究报告案例中的央企电动车联盟,如果成功,则可能对推动中国在新能源全球大战中,先拔头筹。
高层级的巨创新,需要一些伟大的发明家,在一些具实力财团或机构支持下,做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创造和发明。这需要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环境的配套支持,包括人才培养、资本机制、创新制度等。
次高层级的巨创新,如苹果公司,围绕消费者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往往是基于人性的需求,开发高体验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过于强调团队的组织环境,不利于创新,而创新点子辈出的组织,往往都是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相互竞争大于合作的组织。当然,这种文化或将带来不稳定。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洗牌,机遇不断的涌现,市场中从来不缺乏机遇,可是众多的机遇也对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机遇的能力非常关键,但是果断与草率、英明与鲁莽之间经常是只有一线之隔。可是正如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0发布的《论未来领导力》中所说,“人们对机遇总有不同的看法,可是作为领导人,你必须做出选择”。
当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是发挥领导力的时刻,也是最经受考验的时刻。可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领导却又不得不不断做出选择。
没有追随者的领导不能称其为领导,孤单英雄的时代早已过去。即使是堂吉诃德,也还有一个忠心耿耿的追随者——桑丘。领导者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就是善于做决策。但仅仅决策是不能带来任何直接的效益和价值的,领导者需要有一批追随者能够将他的决策变成事实。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即使微软被一把火烧光,只要他的团队还在,数年之后,微软还是微软。大概所有的领导者都有这样的感慨吧,他们需要的一群坚定的追随者,是一起为了理想而共同打拼的团队。
很多领导者都说其实是最不愿意他的团队将他当作“领导”的。这是一个矛盾,领导者带领一个团队来一起实现梦想,他必须做领导,可是领导者更希望他的团队像朋友一样对待他。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四家企业任职的李开复曾经说过,“领导力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李开复在工作中“更习惯于将自己与员工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视作激励者、协调人或沟通的桥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督促者或命令中心”。
这就为领导者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身边的人如何看待你,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所谓领导力是一种艺术,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心态与位置的问题。领导者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前提在于自己是否认识到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领导。这一方面取决于领导者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所带领的团队。
领导是建立这个团队的人,所以绝不应将自己放置于团队之外,而应该是团队中一个核心成员。领导在这个团队中的角色就是,打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平台,积极探索能够激发团队成员创造力和能量的创意和方法。团队的愿景是所有人的目标,不能仅仅将目标分解为枯燥的绩效指标,要让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明白他们的风险对于团队愿景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篇:打造中层管理执行力
下一篇:现代企业管理——员工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