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管与员工的沟通技巧
文章类别:沟通技巧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3月25日点击量:
企业各级主管都要多和员工沟通,而在沟通时什么话题最具挑战性或曰让领导者感到很棘手?一般而言,当话题涉及到传达一则坏消息,或者对员工的差劲表现进行反馈,或者面对一些迟钝的行为,当管理者面对这些与员工进行的具有挑战性的对话,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很棘手。虽说这种棘手的感觉很正常,但是管理者必须提高警惕,不要导致发生行为“避开综合症”。也就是说,当发生必须与员工进行挑战性对话的时候,管理者不能躲开或退缩,而应该直接面对问题所在。虽然躲开或退缩的策略能在短期内安全度过,但是所造成的长期损害却是相当巨大的,相应产生的持续冲突和争执将引起生产力和员工士气的不断下滑。
可以这样说,当管理者避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会升级,从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困难、难以处理。同时,情绪问题也接踵而来。双方都会感到心虚、胁迫和痛苦。这样的结果就造成管理者与员工双方的关系破裂,项目任务失败。使问题变成一场危机,所做出的决策也是建立在不完全的信息基础上。于是,员工会变得异常敏感,管理者处理问题时会发现所有人情绪异常激动或异常沮丧。在这种极端生死线上所做出的决策也不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今工作环境所带来的迅猛需求,使管理者能否有效处理工作中敏感问题的能力越发重要。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间持续越久,双方则越会使劲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持,从而证明自己是对的。于是冲突就变得越发棘手。
那么,管理者应该怎样面对挑战性对话呢?考虑到成功解决工作中敏感问题的重要性,一些管理者面对此类挑战性的对话总会选择避开的处理方式,虽然避而不谈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合适的处理方法,但是更多的情况下这属于管理者疏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缺少应对此类挑战性对话的技能或意愿。人们担心假如把问题公开,也许就会对彼此的关系或相关的项目造成损害。因为管理者觉得自己缺少足够的技能来正确处理整个过程,所以他们通常选择采用避开的态度,且心存冀望这个问题会自己迎刃而解。一般说来,员工在一个企业能否安心陪同企业一同成长,一同发展,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的高低,而企业认同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老板本人。说白了,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客户,与其说看重企业,倒不如说在是看重这个企业的老板。企业老板是雷厉风行,还是优柔寡断,是平易近人、兼听则明,还是专横跋扈,偏听则暗,是一诺千金,还是言而无信,是凭借过硬睿智打拼出来的富有传奇经历,还是靠投机倒把博得的一时辉煌,都是影响员工和客户对企业认同度高低的关键。
尤其在营销行业,很多员工和客户往往是冲企业掌托人的人格魅力而敢于托付青春或长远合作的。笔者接触到几个酒类企业营销总监,都是靠自己的多年职业经历和自我人格魅力在行业中打出一面旗帜的。往往像这些金领级人物,即使再换一个企业来做,一些相处久了的员工或客户,也都会毫不犹豫地“随风而起”。
现实中,有很多成功的老板,原本是某个行业的业务出身,正是因为相处久了,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积聚了一些上下游的深厚人脉关系资源,最终在自己另开炉灶时,能轻而易举地整合到一些相关资源为其所用。
在营销行业,不时听到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这也深为行业所推崇和认同。其实,站在企业老板的高度,面对一个企业来说,同样尤为重要。在企业整个层面当中,细节是企业管理的点睛之笔,也是积聚企业文化精髓的组成部分。
也有许多人在学习怎样处理工作环境里的冲突中成长起来,从而提升了处理挑战性对话的能力。要帮助管理者提高处理挑战性对话的能力,则要让管理者了解到怎样表达且不疏远别的人,怎样倾听,即使对听到的内容很愤恨。因多理念虽然是很简单的,但是涉及到情感上的挑战,要多多练习,并且能够突破既定的思维。一些枯燥的数据和各种信息资料汇总到跟前,最终转化为的思想和远见力,如同指挥家一样,指挥着十几个乐器,协调演奏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乐章!
管理者提高处理挑战性对话的能力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鼓励人们仔细认真地倾听所说的内容,加入肢体语言,观察寻找线索,达到一种精妙的水平,并且能够把恰当的方法继续推进。其中管理者能获得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怎样倾听-听自己对困难问题的心声,听别人所说的话,从而真正了解他人的观点。
管理者提高应对挑战性对话的意愿,结果将是深远的,包括迅速对绩效问题做出处理,使工作关系更融洽,减少不平,减少紧张情绪,并减少公司内的危机。人们觉得自己被赋予更大的权力,更加激动。生存的环境充满各式各样的挑战,在工作中处理挑战性对话的能力越高,工作、家庭和社会就将会好,更和谐。
虽然一开始会显得有些令人退缩,但是如果不学习则会使结果更糟糕,因此怎样有效处理挑战性对话是绝对值得学习的。比起退缩、放弃、担忧给出负面反馈,当管理者了解到自己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处理挑战性的对话时,问题就不会那么棘手了。换个角度说:企业老板将员工们本该得到的利益,主动地为员工们付出一分,那怕是富有心机或违心的做法,得到的又何止是十分的回报?!
激发员工的主动工作热情,而是在精打细算的替企业自身节省开支,并生怕员工们多拿一分钱。长远来看,持有想让马儿跑,又不想让马儿吃草这种观念的老板,是很难发展长久的。
上一篇:职业经理人招聘面试技巧
下一篇:公共危机事件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