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业常青的秘密
文章类别:内部控制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5月23日点击量:
日本3146家超过200年的企业,7家超1000年;超200年的德国有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中国最早是成立1538年的六必居,1663年张小泉,以及陈李济、同仁堂、王老吉;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平均寿命仅7~8年,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
中外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抛开体制等外部环境因素,短命企业病因有三:先天不足导致发育畸形。一个人如果先天不足,容易影响一生的健康,企业也是如此。低龄企业从一开始就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及着力于长期培养忠诚客户的理念,他们经营企业只是为了“一夜暴富”。
所以,这些企业领导人关注的不是严谨的市场论证,周密的战略布局,周到的客户服务和先进的公司文化。因而,低素质和不愿革新的经营风格使他们一开始就将企业带偏。
轰轰烈烈的企业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知名度,脚踏实地来得太慢,他们总是指望以更小的代价在短时间获利。正因为心浮气躁,才使这些企业好大喜功,以致于他们没有时间去研究自己的得失,没有精力去搞自己的研发,没有兴趣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不守规律导致昙花一现。人违背了生存或生活规律,就容易得病,企业也是如此!低龄企业都是违背了生存规律的企业。它们的通病都是太相信奇迹、太崇拜奇迹,总是指望突然间能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然后赚大钱,而轻视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规律,轻视依靠制度而不是个人创造能力的运作。
拉弗曲线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所以减税未必使政府税收收益减少,于是可以通过减税增加供给又不用担心会减少政府收入。如果税率为零,意味着人们可以获得生产的全部成果,政府的收益自然就为零。这样,政府对生产没有妨碍作用,生产即可达到最大化。但是,由于税率为零,政府的收益也为零,政府就不可能存在。如果税率为100%,政府的收益仍为零,这是因为由于人们的所有劳动成果都被政府征税,他们就不愿意再工作了。生产中断,自然没有什么可供100%的税,因此,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零。税率从0—100%,税收总额从零回归至零。在一定的税率之下,政府的税收是随税率增加而增加的,而一旦税率再增加而越过转折点,政府的税收将随税率进一步增加而减少。换句话说,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所以减税未必使政府税收收益减少,于是可以通过减税增加供给又不用担心会减少政府收入。
“拉弗曲线”所论问题非常古老,而且前人多有类似阐述。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是顺应和听任人们进行生产、贸易等经济活动,不要横加干预,在某些方面进行诱导和教化,鼓励或告诫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参与哪些经济活动,必要时进行一定的调节和限制,“与民争利”是最不好的经济政策。他认为,农工商等经济活动是“衣食之源”,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从事经济活动,就扩大了衣食之源,“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如果个人的经济活动受到了限制或阻碍,衣食之源就会萎缩,既不会利家也不会富国。这里所说的实际就是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力量和外资前来投资兴办实业,以扩大税基,增加税源,增强政府的财力,加快经济发展。
做企业像做人一样,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遵循规律、坚持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最为主要。而要遵循规律、坚持锻炼,则要求我们必须夯实基础、循规蹈矩、日清月高、厚积薄发;
保持良好心态,则要求我们坦荡透明、荣辱不惊,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企业为何如此短命?企业长寿的奥秘在哪里?如何突破“长大的天花板”?这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企业的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所谓“里根经济学”的背后,实际上是“供应学派”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础。虽然当时支持“供应学派”的经济学家并不占多数,但早在70年代,便有一些经济学家推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供应学派”由美国经济学家裘得•万尼斯基在1975年命名。除了裘得•万尼斯基外,罗伯特•蒙代尔和亚瑟•拉弗尔是另外两位极力推崇“供应学派”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是著名加拿大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亚瑟•拉弗尔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团成员。顾名思义,与凯恩斯传统“需求”经济理论相反,“供应学派”强调的是,“供应”与“需求”关系中的“供应”一边,即“供应创造自身的需求”。
里根是演员出身。虽然在大学里学过经济学,却从来没有戴上过经济学家的桂冠。许多人猜想,里根和里根经济学大获成功,其背后一定是有顶级经济学家在谋篇布局、出谋划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至少有七、八位名震遐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健在,然而里根却未曾启用或重用其中任何一位,包括与里根经济哲学如出一辙的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这位受到里根冷落的大师后来不甘寂寞,跑到北京来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却大受欢迎和热捧)。
考察一下里根的经济团队,其成员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那些有着丰富的政府经济工作经验的技术官僚;二是那些曾经长期在跨国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企业家。
出人意料,这里边没有一位来自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经济学家!这就是说,没有一位美国大牌经济学家是做过里根的智囊的!就连里根比较欣赏的“供给学派”,实际上也是几位年轻人自发地捣鼓“拉弗曲线”给弄出来的。
国家追求长治久安,人类追求长生不老,企业追求基业常青。虽然都难免生老病死的过程,但追求长寿总是人们不死的梦想。曾几何时,国内不少企业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纷纷提出要“做大”,但欲速不达,不仅“大”没有做起来,反而连“小”命也没了。碰壁之后,开始意识到“大”还得靠“强”,强大强大,惟有强才能大,于是转向了“做强”。但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如何做长做久变得越来越重要。香港公司法定审计。
上一篇:一流产品不一定能成为一流的品牌
下一篇:如何抓好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