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别被外在的激励搞昏了头
文章类别:职业技能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8月21日点击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人都随大流、随热门选择职业,由于对自身特点欠缺认识了解,最终难以在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中有所发展。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面对人生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这就需要满足他人的需求才能够加以实现的,实际上就是要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实现的。
职业生涯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择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进入社会的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方式。
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分析自己的特点,然后分析所在组织和社会环境,最后就要根据分析的结果为自己制定一个职业发展目标,并努力地沿着这个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制定相对应的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走向成功。
一成不变的发展计划有时候如同虚设,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和现实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职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的,选择一份对自己有利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位。
正确地规划职业生涯将会引导一个人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特性,以及一些潜能,重新定位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而且还能够使自己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从而不断努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面对职场上繁杂且不断变动的信息,每一个规划制定者必须考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如何对其进行落实,保证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每一个人都应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了解市场需求,发挥职业竞争力,加快适应工作,提高个人实力,使自己事业能够不断扩展,获得职业发展的优势。
如果说最近跳槽频繁的行业,互联网排不上第一也一定能排的上第二(第一应该是基金公司)。因为这两年互联网的变化快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无论是团购网的由盛及衰,还是移动互联网各种应用游戏的蠢蠢欲动;无论是Facebook绚烂的上市盛典,还是微博与微信的接力棒传递;无论由Instagram而带来的诸多照片处理应用热潮,还是一度辉煌的MSN黯然离场;……互联网都在上演这一幕幕短平快的活剧。
这让所有在这个行业里,以及在这个行业外觊觎此地的人们红了双眼。有的人从大互联网公司出来创业,有的人又从一家小公司跳到心仪很久的360、腾讯等大公司,还有人从稳定的外企、国企跳如这个大海;……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流动率总是很高的比例。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吃回头草:跳出来创业的人,跳回来继续打工;
蛙跳:跳到一家公司不超过两年,继续跳到另一家公司;
降级论:在这个行业折腾N年,却选择来传统服务行业折腾;
这些现象会让很多人奇怪,都发烧糊涂了?这些都不符合常理啊。
但是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这背后却有可以推敲之处。
跳槽,意味着做出一个职业选择。选择,无非“舍得”二字。人们总说有舍才有得。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则更为明显,因为那些“得”的故事层出不穷,媒体上每天出现的互联网暴发户会刺激每个人的神经。与其在大公司里给老板做“画笔”,为何不能出来自己涂抹。但是,这其中依旧有的分析:
大多数人,无论是跳出来创业的,还是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的,都属于机会驱动导向。新的公司给开了更高的薪水,有机会;发现做个手机游戏能来钱快,有机会;从大公司出来可以拿到新的渠道,还是机会。但是,机会驱动型选手也是最容易蛙跳和吃回头草的。
因为机会这东西就如流星,稍纵即逝。每个人在投入之前都会自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必将中大奖的人。但是这确实有概率可能。因此,当机会失去,要么再寻找新机会,要么玩票结束,认识到自己的限制,继续回归大企业,靠能力、资历和经验吃饭;
对于机会驱动者,走这一遭不白走。通过这一段的折腾,能让自己明白自己生活的价值。心死之后,则是心安。
最怕的就是“炒股炒成股东”,本来是碰一次机会,结果为了社会评价、他人评价而在其中迷失自我。
跳槽者的核心动机往往是职业倦怠。本职工作做不出前景,外在激励消失了,便会到外部寻找外在激励,于是乎发现另外一家公司环境不错,或者投身创业显得自己很NB。而此时却忘却了内心到底追寻什么。
不过也好,当这个外在刺激再一次出现倦怠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迷茫和再次的职业倦怠。此时,发现内心的追寻就会水到渠成。
对于“错误想法”的争论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任何领域,包括对我们未来进行预测。职业规划已经变成一种痛苦的事情,因为这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决定,而且我们要通过掌握的非常有限的有用信息来理解它。
最好的职业规划的策略是这样的:尽你的所能来猜测,试验它,当你不喜欢它时请不要惊讶。但是,请无论如何不要在面试中提及这些。
上一篇:汽车行业战略营销的理念与管理
下一篇:化解业务新手的六大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