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劳特企业战略定位的误区
文章类别:战略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4年8月28日点击量:
【研究成果:“中国式定位”六大核心思想】
1、第一个提出“定位是一种认知或者感知”的定义阐述。
2、第一个提出“用定位原理重新定义商业模式”之阐述。
3、第一个提出“基于定位的非对称性竞争模式”之阐述(品牌竞争之本质)。
4、第一个提出“广义定位不一定要包含价值元素”之阐述。
5、第一个提出“定位力学原理”之阐述。用“定位力学图”表现。
6、第一个提出“定位技术的核心:利用统觉思维”之阐述。
【引 言】
在微博上作者发表了关于“北京大学特劳特定位中心”一些不同观点,却引起某些人的强烈反弹,犹如“老虎屁股摸不得”!。----基于对定位的理解和传播定位的需要,以及回应某些“定位水军”(中国定位理论研究总群(QQ群)和那些“别有用心”人的一种“无知”的狭隘心态,故撰写该文章。
【傻瓜照相机:第三次改名为@燎原咨询传奇 、武汉-传奇(QQ号码:416456044)】-1、吴春芳严重误读误解误用定位,还想自己著书立说误传,会误导更多人学定位。2、此人(吴春芳)是定位派的笑话,很容易被反定位人士抓住把柄。2、@阿青1101说:春芳连定位的门还没摸着(数据来自新浪微博)。---数据来源:中国定位理论研究总群(QQ群)
【某些人或者某些机构,丢人现眼!】-有人在百度上(全名搜索)及其它基础网站上“利用删贴公关公司”等手段,疑似删除我发表的一些文章,包括转发的一些文章。如:《挑战北京大学特劳特定位中心》等。这证明了一种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存在的价值。它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为什么不具备定位专业能力、攻击我的人都要三次改微博名?难道这是一种特色?】-1、定位新解、定位今读、定位实战--武小刚。2、燎原营销实战咨询传奇、燎原定位与营销咨询传奇、燎原咨询传奇(QQ名:武汉-传奇、QQ号416456044)。3、中国定位理论研究总群(QQ群)被我定位为“小人群”,不是大人群。
非常奇怪的是,定位影响力人士在没有全面理解定位的前提下,却在享有盛誉、全国唯一的“北京大学”作“关于定位思想、理念、方法论”的传授。在某种程度上用特劳特单一“定位”思想来涵盖整个“定位体系”,排斥里斯定位思想,存在误导企业、误导定位爱好者之嫌疑。我想,作为“红太阳光芒四射”、以学术见长的“北京大学”来说应该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因为定位是里斯、特劳特共同“财富”,只有将里斯的品类思想和特劳特的定位思想合二为一,定位体系才算完整。
严格意义上说,“北京大学特劳特定位中心”商业竞争演进“三个时代”的划分形式是有问题的,是不精准的。1、因为它将“市场时代的需求导向”排除在定位之外。市场需求导向(不死机的电脑等)同样是一种开创新品类的功能性定位形式,同样可以影响顾客心智的选择,产生购买力。2、需要提醒的是:产品导向的工厂时代、需求导向的市场时代、竞争导向的心智时代,同样包含了心智相对空白。
【为达到某种商业目的,误导定位初学者是不道德的行为】-有人误导说:你若想学习搞懂定位理论,必须精读《定位》一书,它是定位理论的源代码,一般要精读20遍以上才能入门。---我曾经在微博中批评了这种阐述。其实是某些人叫他们这样说的。《定位》只是一本讨论广告著作而已。即与消费者沟通的战术。
【邓德隆、张云错误解读定位之本质】-定位之本质:如何获得消费者心智认同,实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品牌差异性。---可惜的是,他们作为“特劳特中国合伙人、里斯中国合伙人”却错误地解读定位之本质,实在有些“匪夷所思”。--1、邓德隆在《终结营销混乱》中文版“推荐序”中阐述说:显而易见正是定位的本质(特劳特著 谢伟山、谈云海、陈逸伦译)。问题在于:“显而易见、简单、常识、外部思维”是定位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定位的本质。从竞争形态上看,定位是基于心智的头脑争夺战。2、张云在其合著的《品类战略》第76页中阐述说:定位的目的和作用在于推动品类的成长。
【邓德隆对“西南航空”定位的理解误区】-第一次看特劳特“波士堂140203”访谈视频,邓德隆对“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定位阐述是一种误区。1、邓德隆说:西南航空是“单一舱级、短途飞行”的定位,不是低价(廉价)定位(认知)。这是一种对定位的错误理解。“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就是一个低价(廉价)单一经济舱的定位,同时也是消费者选择、购买“西南航空”的理由。“单一舱级、短途飞行”是一个品类概念。特劳特说:当你具备固有的低成本结构优势时,低价就是定位。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具备这个“低成本结构优势”的条件,低价(廉价)同样是消费者选择乘坐西南航空的理由。2、特劳特在《重新定位》中阐述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把自己区隔为低票价航空公司。而且拥有足够的规模,很多航空公司试图模仿它,但很多没有成功。3、里斯说:顾客并不关心新品类,顾客关心的是新品类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或好处。---需要强调的是:定位是在广义品类基础上实现一种认知。正确理解“定位是什么”非常重要。(说明:作者于2014年3月23第一次看特劳特“波士堂140203”访谈视频后的补充阐述)
【定位是什么?】-定位是一种认知或感知(包括产品、服务、人、政党),这种认知或者感知可以是正面的(正宗、专业),也可以是负面的(败家子、神经病)。定位就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大脑)占据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是一个词汇,也可以是一个概念。定位是给产品、商品、服务贴上“标签”的一种形式,成为“代名词或者贴标签”是品牌定位的通俗演译。当产品贴上一种“标签”时,产品就变成品牌。标签不论好坏,无关正面与负面。--1、小布什给克里贴上“墙头草”标签,从而赢得美国总统竞选的胜利。2、宝洁公司给海飞丝贴上“去屑”标签,赢得洗发水市场的胜利。
【特劳特中国合伙人谢伟山为什么无视里斯的品牌定义阐述?】-1、定位是一种认知,定位不是谢伟山说的“创建认知优势”。这种阐述是对定位“一知半解”的体现。因为认知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给针对竞争对手的重新定位就是给竞争对手贴上负面的“标签”。2、里斯“品牌”定义是准确理解定位的源头。
【为什么说谢伟山“定位就是创建优势认知”的定义阐述有问题!】-1、品牌的形成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然形成。第二种形式是人为刻意塑造的、创建的。定位就是创建优势认知的定义阐述,把品牌形成的第一种形式排除在外。2、负面的败家子的认知、神经病的认知(定位)并非人为刻意塑造的、创建的,而是自然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邓德隆、张云作为特劳特、里斯“定位”的“嫡传弟子”不应该发生如此低级的错误。他们这种对定位的错误理解,误导中国的企业,误导中国定位爱好者,对于传播定位是非常有害的。
《定位》只是一本讨论广告的著作而已,根本达不到“定位体系”所要求的“深度和广度”。---可惜的是,很多人却“大张旗鼓”地、非客观的宣传为“经典之作”,误导定位爱好者。说明了相当一部分人不懂定位。“定位”系列“20本书”的“聚焦思维、品类思维、定位思维、营销战思维”才是定位体系之精髓。
【为什么说《定位》非经典之作】-1、1969年特劳特发表了《定位:同质化市场突围之道》文章。在这篇文章基础上和里斯于1981年形成了《定位》一书。2、到1996年特劳特和瑞维金进一步著述《新定位》(定位理论刷新之作),成为定位理论“落定之作”。《新定位》阐述了心智运作规律。--摘自《什么是战略》
【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占领消费者心智】-1、里斯伙伴中国公司说:品类,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2、特劳特中国公司说:定位,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3、作者认为:占领消费者心智,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
【特劳特中国公司需要补课,需要重读特劳特的《重新定位》】-加多宝是被错误解读第一渠道(餐饮)定位害的。因为加多宝凉茶的第一渠道是餐饮,于是错误地认为广西玉林“狗肉节”是传播加多宝的最理想场所。---特劳特在《重新定位》中阐述说:与消费者的心智相匹配是有效定位的关键。“特劳特中国公司”需要补课,需要重读特劳特的《重新定位》。
在中国,作者第一个将“定位”定义为一种认知或者感知。这种认知可以是一个词汇,这种认知也可以是一个概念。---包括定位影响力人士都没有清楚地告诉定位迷们定位到底是什么,非常的多元,繁杂,都在“各说各的话,各吹各的调”。存在狭隘思维,单一“定位门派”思维之嫌疑。有的定位“大师”还在用相关概念来误导中国定位迷,其概念、理念根本经不住检验,实在有失作为大师或定位影响力人士之风范。
准确理解定位的源头在于理解里斯对品牌的定义阐述。---即:你所拥有的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单一看法或者概念。---核心关键词:能够拥有、消费者心里、单一看法或概念。
定位不是特劳特一个人的定位,定位是里斯、特劳特两个人的定位。“定位之父”的头衔之争,“定位、品类”的“门派之争”,《定位》著作署名的“官司之争”,人为地制造了对于有效传播定位的阻力,造成品类、定位各自分离的倾向。难怪有人问我:“定位、品类”哪一个才是正宗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需要强调是:《定位》是里斯、特劳特的共有“财产”。离开任何一位的理论阐述,定位体系都是不完整的。因为,不管是品类战略也好、定位战略也好、聚焦战略也好、营销战略也好、企业战略也好,都是为“定位”(认知)服务的。都是为实现与众不同的品牌差异化服务的。如果割裂它们或者过度解读,在现实咨询作业或解惑答疑时可能就会产生瓶颈。
【说 明】-“挑战《北京大学》特劳特定位中心”是作者在理解“里斯的品类”和“特劳特的定位”基础上(包括借鉴)对定位部分观点和中国“定位界”一些“行为”的不同看法。包括对定位门派和定位水军的“无理取闹”,以及对相关事件一些不满的评论或评价。----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中的大部分数据摘自作者微博即时评论(过去进行时)以及作者在先前发表的相关文章。----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同时欢迎不同见解人士共同探讨,甚至“拍砖”!---文章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1、关于“北京大学特劳特定位中心”对于定位的片面理解问题
2、特劳特之定位盲点
3、关于过度强调、渲染“品类思想、定位思想、聚焦思想”的看法
4、关于“定位之父”头衔之争,《定位》著作权署名官司之争的看法
5、关于《终结定位体系中的概念乱象》文章疑似被封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