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疯牛下的奔私潮:中国版对冲基金的“野蛮生长”

文章类别:战略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5年6月14日点击量:

过去短短三个月里,中国有超过4000只私募基金成立,掀起一波传统投资机构的“奔私潮”,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都在寻求从疯狂的A股中完成“变现”。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止至5月底,已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12285家(包括证券、PE和VC),而三个月前这一数字还停留在7989。这些私募所管理的资产增长了750亿美元,飙升至4330亿美元。

如华尔街见闻之前报道,上证综指上周上涨2.9%,创下2008年1月以来新高。据彭博统计,截至周五收盘后,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10.03万亿美元,较2014年底增加了5.1万亿美元,这一增幅相当于整个日本股市的市值。而涨幅更加惊人的创业板过去一年翻了三倍。

域秀资本董事长冯刚在公募做了14年,此前担任上投摩根投资总监。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政府鼓励金融创业,他说:

过去14年里,我从没见过监管层如此鼓励创新。在投资领域,我们是先行者。

私募从业人员在过去三个月里增加了6万人,在五月底达到惊人的19.9万人水平。一家大型券商机构业务副总裁表示:“过去一年里我们投研团队中超过半数都已经奔私。”

她向《金融时报》表示:“我们公募客户情况也一样。如今所有基金经理都是“80后”。”

《金融时报》比较了中国私募基金与西方对冲基金的异同:

西方对冲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于机构投资者,而中国则以个人投资者为朱。

一家典型的私募要求最低投资额为100万元人民币以及12个月的锁定期,而西方对冲基金的门槛则为100万美元,锁定期也更长。

从规模上看,新生的中国私募业也更小。在12285家等级的私募基金中,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的只有56家。

绝大多数中国私募的策略是单边做多,目前中国融券只能针对大盘股,并且进场难以借到券。此外,缺乏衍生品也让中国基金难以实施在发达国家常见的对冲策略。

尽管新基金发行火热,但分析认为许多基金如今面临赎回压力,因为过去一年的强劲上涨使得投资者寻求锁定利润。私募业过去三个月的750亿美元的规模增长绝大部分可能来自于投资回报,而非资金净流入。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王义-企业培训师
王义老师

王 义 老师(北京) ——抖音运营实战专家 ★ 源棠(北京)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王文琭-企业培训师
王文琭老师

企业数字化营销与数字化转型实战专家 工商管理硕士(MBA) 海尔集团大数据营销总监,海尔大学资深培训...

姚瑞军-企业培训师
姚瑞军老师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北京创投联盟副秘书长 北京市人才中心创业培训导师 Sprint Master谷歌...

战略管理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战略管理培训推荐公开课

战略管理培训热门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