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奋斗在北上广深的你们!
文章类别:职业技能培训发布时间:2015年9月2日点击量:
最近,知乎日报推荐了这个话题:“ 毕业后的前三年你是怎么在北上广深活下来的?” 后来经由链接又跳到了 “ 选择逃离北上广的是那些人 ”,看完之后感触良多,所以想分享给同样在北上广深奋斗的你们。
一线城市与外地人,很长时间以来在中国,是一对又矛盾又必须得和谐共生的词汇。来这里的人大多数是为寻梦淘金,可最难的无非是懵懂无知、跌跌撞撞的前几年。对坚持过来的人来说,是又苦又甜的回忆;对离开的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生一次的珍贵经历。
冯笑笑
在北上广深活着并不难,因为活着只是生存的最低标准。
难的是怎么活,活的漂亮与精彩。
每一个在想怎么活下去的北上广深打拼的人,不仅仅是想着吃穿用度,也会被光鲜亮丽的物质所吸引。
虽然我中午吃一碗 10 块钱的炒面,我依然想着等着发工资了 / 涨工资了 / 赚钱了可以去高级餐厅吃一顿。
这种 “ 活着 ” 的观念会受周围环境影响,所以你也会发现,尽管周围的人天天都叫穷,说没钱,但依然会在能力范围内过的最好。
熙暖茗胭
目前坐标 SZ,毕业两年,四批二专科专业通信技术,学了三年不知道二进制是啥回事,不过有自己坚持的兴趣并为之付出,现状月 10K。
实习独自去上海,整个南京路淮海路挨家发简历,差不多走完全上海滩。
去北京独自一个人住地下室不在面试就在面试的路上。
曾三个月内往返广深八次,成都重庆四次往返一次上海,面了行业里几乎所有的公司,最后一搏最后一根稻草抓住到现在。
住过地下室 工地预制板房 蹲过地下通道睡过公园,火车站,机场,在北方早上五毛钱的馒头晚上清水煮面配老干妈一个月,从实习出来没拿过家里一分钱。
谢谢那些挺我的友谊,替我扛住了一整个现实。
往事一笑而过。
且慢
这个世界只要你想活,都可以活下去,只是活的方式不同罢了。
刚毕业时候,到北京,不识地方,那时候 13 年元旦,记得是一月五日,天气冷的刺骨。
快要过年,公司多数招人也是预备年后上班,所以定了一家。月薪 3000 吧~
中间很多时间,无处去,只能兼职,找了个五百元的单间,居住地点五环外。
兼职入不敷出,出来就带了 1500 元。
坚守了近两个月时间,挨到了年后,去拿固定工资,以为很美,可以吃顿一百元以上的大餐了。
可是 … 发的时候也就 2k 多吧,一个月近期望的剩下几百,记得曾一个妹纸要我请她吃饭,我听说过麻辣香锅两人吃就要 300,当时实在拿不出来 … 只有帮她买下早餐 … 我记得冬季自己北京过年时候,做过一次互助献血,200cc 才 300 元。
年中旬多少顾得上自己生活了,依旧不能随便动弹,呃,对了,做了三个月左右项目被砍掉了,我们部门就消失了~没有转岗 …
之后找工作 … 两个月之后找到一个,11 月份 020 项目洗牌,破产了 … 然后就很惨,很惨,被拖欠了工资。
期间受过蛮多冷眼,嘲讽,不理解,甚至说让回家等等 … 我都闭了耳目。
14 年,第二年,开始了~
15 年,第三年,开始了~
现在依旧受太多不理解,我还是闭了耳目 …
无钱的日子
来深圳刚好两年了,今年 25 岁。一个二本药科院校毕业,读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后来了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医药外企,做医药代表,底薪加补贴税前 7700,9 月工资和 7 月奖金一起发,以此类推。一个季度奖金 2.5 万左右。2013 到 2014 年七月,一年下来月均收入税后 1.4 万+。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普通本科大学生来说,认为已经很满足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我最记得那时我经常拉着行李箱,背着包袱,还提着一水桶装着衣架,去挤公交。回想起来有辛酸有泪水但是也有成长。
我还记得我冬天还骑着单车去拜访每一家社区卫生站,那时好冷,可是我内心却有着无限的热情。当然,也有过在下雨天,拿着我的折叠单车想上公交却被售票员拒绝,最后骑了很久的车才回到宿舍的心酸历程,过去的种种,我认为是有努力就有回报,所以当时在宝安区的业绩也不错。
说实在的,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太高,导致了我有些眼光太高,并且急功近利,最近又在酝酿着跳槽。可能因为今年本命年,很多事情都不顺,眼看着身边的同事都升职了,我还在原地踏步,说不着急那是骗人的。
最近看了很多文章,讲得都是一些年轻人要看重能力的提升而不要只盯着收入,回报,这个我之前一直不懂,现在慢慢懂了,也不是特别追求每一件事的回报,而是这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能力的提升,这个很重要。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人生总是会有那么一些黑暗的日子,让我们消沉低落,但是那样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慢慢改进,可以感觉到整体的状态又在重新往上走。
深圳,是全中国年轻人比例最高,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 29 岁的城市,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在这里,你会感受到身边的人都在努力向上,而你会有一种潜意识的紧迫感,让你去更加努力,跟上这个城市的步伐,推动你变得更加优秀。我想,这应该就是年轻人来深圳的原因吧。
冥王星大侠
世界这么大,如果不是在家乡,哪里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还不如留在所谓的大城市,都是异乡人,自己一个人好像是理所当然的。
我是医学生,医学生都是要在医院实习的,十个月,免费劳动力而且大概要交 3K 的实习费。
实习选在上海,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三两个同学。实习生嘛,其中辛酸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虽然是实习,给家人的感觉也算是工作了,不好意思问家里拿钱,捏着一点点钱小心翼翼过日子,吃得最多的就是超市晚市打折的面包,一块钱一包的面条。不敢随便出去玩,看到 60 的门票都觉得贵舍不得进去玩。那大概是二十年来最穷的日子了。
毕业后的这几年待过上海,去过广州,也去过福建。现在是毕业两年后,在深圳,喜欢这个城市,离家三百多公里,回家也没多困难。工作暂时满意, 不加班不值班 ,住的不错,吃得不错,钱足够花,有种已经从沼泽爬出来了的感觉。
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夏天 Cynthia
正处在来北京的第四年,前两年还没毕业,一直是实习生身份,月薪 3500。多少也算有收入的人了,不好意思再依赖父母,就靠着这点微薄的收入、偶尔的加班费,以及信用卡顽强的活着。
13 年毕业了,留在实习的公司转正,月薪翻了几倍,不算很多但养活自己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可能我是个物质欲望并不强烈的人,在钱的问题上向来随遇而安,钱少有钱少的过法,钱多有钱多的过法。
实习的时候我大部分时候吃食堂,旅游就去天津啊山西啊河北啊这些比较近的地方。
转正以后换了一个有厨房、带小花园的房子,可以自己做饭,种点花花草草,旅游国内国外搭着去。其他的爱好,看书、看电影、运动等等,都不怎么花钱。
只要物质欲望与收入基本匹配,我并不觉得毕业前后不小的收入差距给我的心理带来了多大的冲击,给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多剧烈的改变。
要说生活状态,这几年最持续的状态大概就是孤单吧。
以前一直尽量避免用孤单来形容自己,总觉得好像在贬低自己,有点窘,有点不好意思,而我又是个爱逞强的人。
大学以前啊,谈恋爱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毕业后呢,单身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来北京实习,本来有二十多个同学一起,后来他们陆续都回去了,我是少数坚持留下的人之一。北京各种诟病,是的,我都知道并且深有体会,但我还是想呆在这里。
一开始只剩我一个人的时候也有各种不习惯,后来 ……
后来就习惯了。
我并不算很内向的人,和大部分人都能聊两句,在人群中也能嬉笑打闹,可年纪越大越是一个剔除的过程,知道什么对我重要,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就不会再去浪费精力了,比如维护过于冗余的人际关系,比如宁愿一直单身也不将就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于是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加班一个人出差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游 … 习惯这一切之后,当我想做这些事,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去做就好了,连 “ 问问有没有人一起 ” 的想法都不会冒出来 ……
但现在我已不再避讳 “ 孤单 ” 这个词了,因为它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而是一种客观状态的描述。
我享受孤单,也但愿还有那份运气,能有聊得来的人,让我能偶尔不孤单。
嗯,来帝都四年,毕业两年,有一份还算喜欢并且只要努力就有相应回报的工作,有独立惬意的生活,有长期坚持并享受的爱好,一直孤单但并不哀怨,有过绝望崩溃的时刻也总能重新燃起希望。状态差不多就这样了。
这大概是我答得最长的一道题了。作为一个小透明,答这个题更多的是对自己这几年生活的梳理吧。自勉,也希望那些和我一样独自奋斗的人,都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生万物
要活下去很难吗?
我现在刚毕业来深圳,住罗湖的求职公寓,总共 3 间,每间 8 个人,只有一个厕所,每天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晚上要和一群人抢厕所,稍不注意就有人进去了。
这样的一个床位,本来每月 300,后来其他人都想开空调,于是我每月的房租加到 450 了。
来深圳都是为了赚钱的,如果只是活下去,老家过得会很轻松,刚来深圳的年轻人,考虑的不是怎么活下去,而是怎么扛住压力,面对竞争,还能有所发展。
面对不断飚升的房价,和自己茫然不知的前途,这才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我住的城中村,和对面均价 3W 以上的花园小区,只有一条马路的距离,却也是最遥远的距离。
除了好好沉淀自己,努力发展,还有什么能支撑我们活下去呢?
大不了,活不下去了,回老家的车票只有 200 块。你说呢?
裴小浩
12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夜里,我在散落玫瑰花瓣的北京西站登陆。
作为一个从刚走出校门的农村学生对眼前的这一切有种莫名的恐惧。我的同学 Z 来车站接我,几个月前我同 Z 一起参加了百度的面试,结果我一面挂了而 Z 成功拿到 offer。另外一个关系较好的同学 H 也顺利拿到新浪的 offer,工资都是 10k 左右。心中的失落和对自我的能力的怀疑一直充斥在我的内心深处,接下来半年疯狂的面试,现在回想当时支撑着自己的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我和另外一个同学 X 住在 Z 组的房子里,由于只有一张床,X 网上买了一个气垫床,这两张床占了这个单间的一半以上的面积。我和 Z 一起睡一张床,然后发现晚上睡觉抱着个爷们也很 “ 舒服 ”。后来这个气垫床开始漏气,一晚上基本可以漏光,所以周末的时候会被 X 用气筒打气吵醒。
面试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上的银子花的差不多了,每天泡面度日,就找了一家不喜欢的公司实习,实习一个星期挣了 500 块钱,然后辞职接着面试,当时真的没有任何契约精神。又过了一段时间,凭借 ACM 的经历,找到了一个很喜欢的工作岗位:“ 算法工程师 ”,从此进入了计算广告领域,但是给的工资很低,但是作为一个本科生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东西真是极好的。6 月,用这段实习经历顺利拿到微博广告算法工程师的 offer。
2012 年 7 月 2 号,入职微博,8k。在微博每次涨薪都不多,基本都是侮辱性涨薪。离开时月薪 11k。
2014 年 10 月,微博广告团队大变动,我也跳到 BAT,月薪 25k。
2015 年 5 月,结婚。
2015 年 6 月下旬,也就是前几天,不适应大公司的做事方法,提了离职,过几天入职新公司,月薪不变。
今天刚好是 7 月 2 号,正式工作满三年,好巧。
李德胜
名校毕业,工作在北京,税前 6500,大公司师兄介绍,住公司宿舍,吃公司食堂,开销不大。
大机构臃肿,最开始闲了半年,也迷茫了半年。
决定看看闲书修身养性,结果忙起来了,除了兢兢业业做事,仍然坚持手不释卷,大概一年左右,收获颇丰。
然后就出事了,我师兄跟他上级各自拉了一帮人开始内斗,我自然被划为师兄那一派。
斗争最激烈时候,对方在酒桌上借着酒劲没有任何的征兆地直接让我滚蛋,在此之前我师兄拉的一帮人已经连续离职了好几个,他只能断臂求生勉强自保。此时我突然发现自己读了一肚子没用的闲书,却身无长技,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了,这段时间主要研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我积极抗争总算熬过年关,开年之后不想在是非之地久处,正好有个机会就调了个岗,新岗位做新业务有学习的机会,我抓住机会恶补专业技能,日子过得很简单,但好景不长。原部门我师兄的领导迫于压力辞职了,临死之前不忘咬我一口,由于他的诽谤我在新部门也混不下去了。
那一年的年末我辞职考研,三个月的时间拼死复习,结果没有考上,大病一场,年初找工作颠沛流离,结果又找了回原单位,回去之后由于有了经验,处理了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后,时间已到年中,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又捧起了课本在职复习了四个月,结果这次考上了,学校是北大。
这就是头三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啊。
陈夜
我毕业之后就来了北京。
一直找不到工作,因为当时论文的问题,毕业证一时没拿到···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很不靠谱,做销售,居然连底薪都没有,上了两天班觉得不靠谱,不去了。
第二份工作,1500 元。不到十人小公司,干了一个月,被老板辞退了。因为我当时桀骜不驯的性格实在受不了那个老板的装逼。
第三份工作,3000 元。又做了一个月,又被辞退了。又是一个不到十人的小公司,居然出现内耗······我在的那个小组全员离职,自然我作为新人,被赶走咯。
第四份工作,3500 元。在一个正规的老牌公司,算是稳定下来了吧。做了两年,几乎每天加班到十点之后吧,在我离职的时候,薪水好像到了 8000 税后。
第五份工作,也是我来北京的第三年,薪水翻倍。
过程描述起来很简单,我想能够一直留在某个大城市的知友应该能明白在这简单的过程背后存在的艰辛。
例如住在冬天地面会结冰的平方,住在能听到隔壁声音的隔断间,因为没钱,每天三顿饼子,为了省钱,宁愿多走很远去做公交车而不舍得做两元的地铁。好不容易涨点工资,吃顿饺子来安慰自己,当做大餐。一周的晚饭一共花费二十元。构成是(10 元肉馅 +2 元豆豉 +2 元生菜制作肉酱,再来 6 元的面或者米饭,正好吃一周。)
相比之下,题主过得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按照题主的情况,都算是在施工,那我之前只能是在向生活乞讨了。
现在我的情况是,明年即将自己付首付,买房。同时可以给自己的未婚妻比较好的生活,或者说即使她在家歇着,我也养得起。
我即将步入来京的第五个年头。题主要加油。工作总是让人充满了抱怨,但是抱怨之后,更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共勉吧。
壹壹
想起一个笑话。
毕业三年,用自己辛苦奋斗攒下的三万,和爹妈给的一千九百九十七万买下了魔都的豪宅。
特特特
总觉得有那么多和自己雷同的兄弟,感觉自己也不再是孤单的一个影子。
其实还有许多答案能令人深思、庆幸、沮丧或正能量满满,但碍于篇幅分享就到这儿打住,更多回答可以直接去知乎上搜这个文首的问题。感谢这些知乎答主们无私的分享,让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故事里,去寻自己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痕迹;或者对正要来、准备来到一线城市寻职业梦的年轻人们,带来几分引路的感悟。
上一篇:利好政策频出 中国制造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