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挑战

文章类别:战略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2月16日点击量:

外资保险公司一直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因为中国市场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保险覆盖率低,是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然而,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状况却每况愈下。由于市场推进毫无进展,跨国保险公司正在重新考虑他们在中国的宏图大略,他们仍有足够理由认为中国市场是值得他们挑战的。

大型寿险公司早就知道开拓中国市场会遇到重重困难。比如美国寿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美国国际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从1993年起,这家公司就开始采用上门推销的代理制,在上海向个人销售保险。这在当时是一项新颖的销售策略,短短几年时间,这种策略就为友邦保险在上海赢得了20%的市场占有率。但是,由于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友邦保险的生存环境开始变得恶劣起来,那些公司效仿这种代理机制,还从友邦保险“挖人”。

对于外资非寿险公司,前景也不容乐观。从寿险市场来看,在37家本土非寿险公司中,有三家公司掌控着行业,其市场占有率为66%,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平安财产保险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相比之下,在中国经营的20家外资非寿险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占有率已经缩减至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不允许他们销售机动车第三方责任险,而该险种占到全托非寿险业务的30%。

此外,外资保险公司的金融投资在中国复杂繁重的监管环境里受到限制,这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贸易谈判中是屡见不鲜的。直到2005年,外资保险公司受到限制,只准许在上海和广州经营保险业务。虽然该项限制已被解除,但是仍然需要对付很多繁文缛节,例如耗时长久的许可证申请程序,根据规定,外资保险公司必须为他们开设的每个办事处申请许可证。“我们同时申请两个办事处的许可证,但是[监管机构]告诉我们,他们在审批通过第一个许可证之后,才会开始处理第二份申请。因此,同时申请两个许可证毫无意义,”知名外资寿险公司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主管说道。

与此同时,国内竞争日趋激烈。风险评估国内至少有10家新的寿险公司准备开业,多数是由地方政府资助或有政府背景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当地将会有很强的竞争力,”她断言道。因此,她预计在未来五至十年,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从目前的4%下降至2%或3%。

其他服务行业的外国公司最好也能引以为戒,特别是和银行业务相关的公司,因为他们获得中国客户依赖的多数是全球性的专门技术。和制造业及高科技行业不同,利用这类专门技术,并不一定能为保险等行业的外国公司带来更多优于本地对手的竞争优势。“[外资保险公司]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本地保险公司的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快速提升与发展,”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凯伊说道。

在十年前,市场分析本土和跨国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及产品之间的差距相当巨大,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此之后,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和中国人保等公司都进行了变革。“他们在管理团队中引入了国际经验,在经营的基础设施和全国布点方面投入重金,”凯伊说道,这些公司增加了分支机构数量、改进IT系统和后台办公流程,并且加强了人员培训。

这样就对很多外资保险公司的增长策略构成了制约。正如穆迪的叶女士在11月份的报告中指出,“监管机构发放分支机构牌照的速度,严重限制了公司的扩张速度。”

外资寿险公司之所以失去发展动力,另一个潜在原因在于,外资寿险公司必须遵循合资企业规定,在每家国内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非寿险公司可以设立独资企业。)凯伊指出,他经常发现合作伙伴之间“与生俱来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因为“很多本地的合资企业伙伴根本不从事金融服务行业,更不消说保险行业了。对开展寿险业务所必需的金融及经济状况,他们缺乏了解。”

鉴于当前的政策体制,“外资保险公司无法从规模上来和国内保险公司抗衡,”叶表示,“无法形成规模的话,就无法获得品牌认知。[外资公司]就更难赚钱及扩大市场占有率。”

对于快速发展的新寿险创投公司而言,这种情况更加令人担忧,凯伊说道。“公司越成功,需要在保险业务中投入的资金就越多。非保险业合作伙伴很难由此得到升值。”在高速发展早期,业务拓展需要公司投入大笔资金来支撑负现金流。“随着公司的成熟,前期保单产生足够的现金,可以涵盖这些成本。这些问题在中国尤为突出,因为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特别地快,”他补充道。

销售渠道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2010年年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对保险公司销售产品的方法和地区进行了限制。首先,限定一家银行只能准许三家保险公司通过银行销售产品,这是一个较大的冲击,因为国内近一半的保险销售是在银行进行的。

由于数量受到限制,银行不太会选择外资保险公司成为三家当中的一家,因为这些公司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弱,叶写道。她认为,中国的银行“偏爱较大的国内保险公司,这些公司的成立时间较长,品牌知名度较高。”有些外资寿险公司与银行成立合资公司,但是一般需要向银行支付高额佣金,以便能够被选中来销售他们的保险产品。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我们在银行销售我们的产品,我们就会越亏越多。但是我们面临的是在中国的销售代理短缺的问题,”外资寿险公司高管感叹道。目前在中国,大约有250万家销售代理在为2亿个被保险人提供服务。

但是,中国市场实在诱人。约有16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这些公司的首要需求就是获得经营许可证。9月份,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宣布与上海复星集团创立合资寿险公司,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私有投资集团,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首家新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当被问及为何其他外资公司纷纷撤出,而该公司却要进入中国市场时,公司提到了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较低的保险覆盖率。“我们对中国的寿险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相信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保德信金融集团全球公关副总裁劳拉-卡瓦纳说道。

按保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计算,中国大陆的保险渗透率是3.8%,美国为8%,香港和台湾分别是11.4%和18.4%。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购买保险的人数可能达到11亿,“市场容量和增长幅度是巨大的。也许只能获得很小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按绝对美元计算,这个规模还是很大的,”普华永道的刘说道。

和金融部门的其他部分一样,中国政府想要确保国内公司是信誉卓著的。但是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凯伊认为,至少需要对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有所放松,并且解除外资公司销售机动车保险的禁令。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市场的开放将继续保持缓慢态势。“在快速和完全开放保险市场方面,中国政府并未受到任何压力,”他指出,“这将是一个缓慢渐进的演变过程。”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北京企业培训 深圳企业培训 上海企业培训 广州企业培训 苏州企业培训 武汉企业培训 重庆企业培训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邱昭良-企业培训师
邱昭良老师

邱昭良 复盘/系统思考专家 常驻地:北京 【资质背景】 管理学博士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刘琛-企业培训师
刘琛老师

刘琛老师 金融管理专家 常驻地:成都 【资质背景】 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 CCTV财经频道特约嘉...

王杰-企业培训师
王杰老师

王杰 哲学博士 【资质背景】 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

战略管理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战略管理培训推荐公开课

战略管理培训热门关键字

集团风险培训 战略决策培训 经营管理培训 管理模式培训 危机管理培训 盈利模式培训 经济趋势培训 发展规划培训 集团管控培训 创新经营培训 投资分析培训 kpi绩效考核培训 企业战略规划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