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新浪:除了自己,没有对手

文章类别:领导力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2月16日点击量:

其实没人知道,中国互联网新浪cEO曹国伟这样的大人物曾是“叛逆分子”。谚语说过:“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很难判断这句话是赞美,还是批评,尤其是当人们用它来评价这个在新浪工作了12年的CEO曹国伟时。他很爱破旧立新。从最初不遗余力掌握控股权,到几次轰动全国的收购案,再到执着地推进博客、微博,曹国伟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2011年,新浪市值接近500亿美元,各种争议也纷至沓来。

时至今日,所有资料对曹国伟前46年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语:1965年11月10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系、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财会系,曾先后供职于上海电视台和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兴起,有“中国IT之父”美誉的四通集团老总段永基,决定让他最得意的门生王志东把自己刚刚收购来的华渊网改成一家可以和搜狐抗衡的门户网站。于是,新浪在美国的一家仓库里成立了。此时,曹国伟正打算离开普华永道,他打电话给时任新浪首席运营官茅道临:“我想换个工作,现在硅谷有两家大企业找我,你说我该去哪?”茅道临斩钉截铁地说:“你来新浪吧!”考虑了两天,曹国伟走进了新浪在美国的“仓库”,从财务副总裁一直干到首席执行官。

经过12年的努力,曹国伟确实创造了新浪的辉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件事。

第一,统一股权。自成立之初,新浪就大规模引入美国投行资本,股东之间利益纠结,连创始人王志东都因内斗被驱逐。进入21世纪,新浪CEO一换再换,连员工都记不清曾有多少个老板。杨澜夫妇的阳光传媒、陈天桥的盛大集团、郭广昌的复星集团都曾经带钱带人乘兴而来、扫兴离去。最终,以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通过增发股本等形式,收购本公司股份,实现控股权,使新浪真正成为了“新浪人的公司”。当时,他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说:“从此我们就是创业者。”

第二,持续增收。做财务官的时候,曹国伟最爱并购。通过市场分析收购短信服务商广州讯龙、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深圳网兴,新浪在短信和无线增值业务方面收入暴增。2003年收购讯龙几个月之后,新浪就超过了靠短信起家的网易,股价由收购前的7美元,一路攀升到数十美元。2004年,曹国伟开始做运营官。那时,新浪广告出现瓶颈,收入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曹国伟一上任就撤换了广告部门大部分员工,组成了自己的“曹家班”,并大举进军无线广告业务,半年就赶超了搜狐。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新浪广告增加66%。

第三,创造新品。很多人评价曹国伟最珍爱两个作品,一是博客,二是微博。2005年推出博客时,新浪几乎将所有的人力财力都投了进去。国内同行评价曹国伟“疯了”,美国硅谷则将他视为“中国的扎克伯格”。但这一新生事物很快被接受,到2008年,新浪博客每天访问量超过350万次,并逐年递增。2009年,曹国伟又将微博视为“新浪的未来”,甚至放言要将中国引入“微博新媒体时代”。现在,新浪微博每天的发送量超过2500万条。

当然,绚丽的成绩单下,也一直伴随着各种负面的新闻。新浪微博将“郭美美事件”、“故宫建福宫事件”等社会话题未经筛选、没有保留地传递给公众。在推进新浪股权改革初见成效之际,新浪股价忽然大跌,外界关于“以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操纵股价、卖空股票、套现谋利”的质疑不断。更有甚者直接抨击:“现在的新浪就是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曹氏标签’充满了个人化、垄断化的色彩。”

在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中,新浪是第一家做微博的。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想模仿“推特”的模式,但我们没有去复制,而是根据中国网民的习惯和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及创新。尽管“推特”是全球第一家微博,但我可以实事求是地说一句,新浪微博和它完全不一样。我们的产品比他们更完整更成熟更好。一个产品的成功,创新十分重要。我们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

新浪微博是一个开放的载体,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浪由一个传统门户网站向互联网互动平台的迈进。但是在中国,任何一种互联网产品,不论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论坛、博客,还是微博,都必须做到对内容负责。我们都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净化。我要声明,“新浪微博没有任何特权之处”。一方面,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平台,让用户在这里能够很好地分享信息和思想;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完善运营经验,让这个平台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新浪每一阶段的规划,每一次规划我们都做得踏实、扎实和坚实。新浪第一步是新闻和内容的高度完善整合;第二步是博客时代,给每个普通用户发布内容的机会;第三步是微博时代,就是解决传播问题,创造、分享、按照社交关系传播信息。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新浪式三部曲”。

每种经历和性格特点都对现实的事业有促进,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新闻从业的背景和履历让我有很强烈的媒体情结。当然,我不是去采访、写稿和编稿,而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经营好一家媒体。另外,那段做财务的经历,也让我思维更加严谨、有逻辑,我更加理性地理解了媒体行业。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把媒体业务和商业经营结合起来,统筹应对我现在的工作。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北京企业培训 深圳企业培训 上海企业培训 广州企业培训 苏州企业培训 武汉企业培训 重庆企业培训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周家兵-企业培训师
周家兵老师

【专注于实体企业管理深度咨询和专业培训】 PTT职业培训师、资深管理咨询师 《证券时报》等财经专栏作...

杨文华-企业培训师
杨文华老师

致力于通用管理技能培训与辅导 高级人力资源咨询顾问 香港亚洲商学院EMBA班授课讲师 亚洲人力资源管...

杨斌-企业培训师
杨斌老师

实战管理咨询顾问及培训讲师,项目运作与管理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中...

领导力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领导力培训推荐公开课

领导力培训热门关键字

CEO培训 领导者培训 企业经营培训 领袖风采培训 情境领导培训 领导能力培训 新任主管培训 卓越领导力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