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的营销管理
文章类别:内部控制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4月19日点击量:
优秀企业都有这样的特点:靠科学、标准化的营销建立企业强大的营销 能力,而不是靠一两个能干的营销人员。那些在科学、标准化的营销体制之下业绩出众的普通营销人员,一旦离开该企业,离开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的支撑,业绩立 即大滑坡。因此,在标准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之下,营销人员的离职率相对较低,离职后对企业的损失也相对较小。
一个企业的营销管理,不可能没有事后的“问题管理”,但问题管理太多,只能说明管理的失败。一个习惯于问题管理的管理人员,不管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 不管他曾经解决的问题难度有多大,不管他曾经做出过多幺轰轰烈烈的事,这样的管理者总是很难成为最优秀的营销管理人员。
工业品销售活动一般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判读、评估过程。其中,也遵循着很多重要的销售原则。
1、控制过程比控制结果更重要。
现代营销观念认为:营销管理重在过程,控制了过程就控制了结果。一般日用品销售都是以结果为关注点,销售过程往往被忽略。工业品销售却恰恰相反。工业品销售,尤其是项目型销售,过程控制变得更加重要。
过程控制本身对于工业品销售好好处是,根据企业采购流程,能够更好地再没一个个关键过程进行控制,增加了销售成功的把握;过程控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业品销售的风险;过程控制,有利于各个项目进程、多个项目的宏观把握进行简单、有效的管理。
企业采取“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的营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销管理最终的成败。
2、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见到。
“该说的要说到”指的是,营销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营销管理的对象、管理内容、管理程序都必须以文件和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避免营销管理过程的随意性,该说得说出来,表现出我们的专业度。
“说到的要做到”指的是,凡是制度化的内容,都必须严格执行。企业管理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权威性。有制度而不能有效执行或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对企业管理的危害更大。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非常重要。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是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对营销管理有三大作用,首先是建立了责任(业绩)追踪制度,当每件事都留下记录时,就很容易对事件的 责任进行追诉;.是使营销过程透明化,能够有效避免营销过程中的“黑箱操作”现象和营销人员工作中不负责任的现象,最后营销人员可以通过营销记录进行总结 提高。
3、预防性的事前管理重于问题性的事后管理。
营销管理人员通常有两种典型的管理方式,一种人习惯于“问题管理”,另一种人习惯于“预防管理”。习惯于“问题管理”的管理者,他们管理特点是哪里发生问题,就到哪里解决问题,“问题管理”属于事后纠错式的管理,这种管理只能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不能预防问题的发生。习惯于“预防性管理”的管理者,他们的管理特点是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已经预料到问题可能会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是没有做好预防性营销管理的企业,必然会由于问题成堆而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这又使得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去预防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营销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标准化。
项目性销售其实也是一个管理过程,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靠艺术、靠想象、靠脑门等,然而,管理永远就需要科学,科学的管理就是可以模仿、可以复制、复制最关键的就是标准化。标准化营销是工业品销售的最高境界。
长期发来,我们更多地把营销当作一种艺术,经验、悟性、灵感和个人的随机应变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可以称为“精英销售”或“英雄主义 的销售”。那些企业拥有了几个优秀的营销人员,靠这些优秀营销人员个人的杰出能力,就能为企业在市场上打出一片天下。营销经理们总是千方百计从各种渠道挖 掘优秀的营销人才。遗憾的是,“营销精英”们的跳槽频率极高(他们总是竞争对手挖 墙角的对象),管理起来难度也极大。他们既能为企业开发市场,也最容易毁掉企业的市场,甚至将客户带往竞争对手。“精英销售”体制还给企业带来一个问题: 当企业没有找到或没有培养出销售精英时,企业只有通过那些普通的营销人员反复“花钱买教训”和“交学费”来获得提高。这是代价和风险极高的营销体制。
观察世界优秀企业的营销管理,发现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优秀企业更重视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而不是个人的推销能力。如何才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最好的方法就是标准化。
标准化的营销程序与标准化的营销管理,通常是在对营销各方面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和优秀营销人员的“经验”与“教训”而制定的,它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营销人员反复“交学费”,避免由于营销人员个人经验、能力、悟性等不足而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
上一篇:艾默生优秀战略制定过程
下一篇:学习5S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