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改变了商业模式的竞争本质
文章类别:战略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8月9日点击量:
品质改变了商业的竞争的本质,决定了企业要如何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品质也发挥了等化的力量:让小企业有机会与不能迅速行动的大企业,一较长短。
但是,还有两个最基本问题,必须正视:到底谁来定义品质?(正确答案:追求以较低的成本,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管理方式)?说得明白点,品质管理就是:
组织中每个人都要直接参与、都要认同。全面品质是一种做事的方法,不只是一项活动而已。全面品质的中心对象是顾客实施全面品管很不容易,将近一半的实验者都尝到了失败。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如何转变企业文化,客服内部的冷嘲热讽。
企业的转变,最初叫做重整,然后管理者开始说重组,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则是再造。无论怎么称呼它,它的成因都是一样的:未来企业必须更仔细聆听顾客的声音,更有弹性,更善待有用的人才。垂直的金字塔组织过于老旧而缓慢,营运成本又太高。所以,首先组织必须扁平化,淘汰层层管理。然后,舍弃以功能分工的组织方式,改以流程为导向。
愈来愈多企业大刀阔斧滴改革,对于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既深且远,因为“职务”与“工作”的定义已在转变之中。组织愈扁平,管理者的工作便愈来以领导、指导为中心监督的成分日减。员工更加被授权,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以团队的方式工作,以成果为导向。
这些,当然都是假设你的工作饭碗还在的情况。企业再造的后遗症已经浮现,许多人开始认为,再造就是把工作变不见,例如,美国企业已经淘汰了130万个员工,但是根据一项调查结果,只有不到半数的企业传出了所得增加的捷报。
就像全面品管,企业再造的困难处,同样在于实施不易。但是也正像全面品管,企业为了适应高度竞争的经济,必须力求转变,不管利用再造或者其他方法,不这么做,必死无疑。喊了几十年,真正的“地球村”重要成形。人人都说全球化,都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机会。
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全球化的真正冲击到底是什么:你做的东西,如果达不到世界第一流水准的话,那么你就不该再做下去。因为市场全球化以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建立在“要做”或“要买”的基础上。对于企业高层主管来说,挑战便在于如何定义出企业的核心优势——哪些事情可以做到世界一流、如何集中火力发展这种优势。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耐吉,尽管营利高达20多亿美元,而它自己却没有搬家工厂,而将生产外包,专注于研究、设计与行销。波音同样不重生产,而将中心放在飞机的设计、装配与后勤管理上。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竞争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等层次的功能与功夫上了。以前我们很多企业可以靠机会赚钱,靠点子致胜,靠营销策划获得发展,现在却无奈地发现,机会不容易捕捉,点子不灵了,营销策划不足以保证持续盈利。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挖掘好的商业模式。这是大家所共识的,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点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它的内涵不仅仅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股东提供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简单来说,商业模式就是赚钱的方法。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家电企业通过卖家电来赚钱等等。只要有赚钱的地方,就有商业模式存在。它一定是赚钱的模式,盈利的模式,否则这个模式将毫无意义。
到底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适合中国的企业呢?其实,早在3200年前,夏、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就懂得把自己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别人耕种,前提是要把统治者的那份土地先耕种好。由于当时的统治者的土地与水渠从横交错,把土地分割成块,形状成井字,因此得名“井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井田制”。“井田”大致可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八家为井的,要先种公田,种好公田之后才能顾及自己的私田;而九夫为井没有公田的,在所种田地有收成之后,拿出自己收成的一部分来抵偿公田。
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一直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在大政策的环境下,国人开办起私营企业,通过勤奋劳动,努力工作,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依法向政府交纳相关的税收。此举也依稀可见“井田”的法则在里面。
企业经营说到底还是人性的经营,只有深刻地认识人性、理解人性、尊重人性,才能获得人心,赢得人气;与其等部下“逼宫”,出走变成竞争对手,不如主动开放创业大门,为那些有理想、有能力、有追求的“准老板”打造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共同把事业做大、做强、做久。
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市场千变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的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就必须不走寻常路,设计适合自己的、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优秀商业模式,并不断随着经营环境、竞争因素以及消费者变化来调整和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成就自己的商业帝国。
管理者的权利也不能幸免:高层管理不再是唯一能够踪观全局的特权阶层;负责上下传递资讯的中阶管理,现在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资讯革命也让国际贸易的概念愈来愈落伍。产品不再只能进口与出口,现在可以跨越好几个疆界,进行制造与行销。对于企业,资讯革命的启示又是什么?除了必须国际化、资讯化,改变体质迅速适应机会之外,因为未来企业的最大资源是无形的智慧,所有企业将保持高度机动性,随时准备转移,追求最有利的环境。
上一篇: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的制度和准则
下一篇:那些年他们一起制造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