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激发员工在团队中的战斗力
文章类别:人力资源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6月13日点击量:
任何一个员工都需要和渴望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同事间真挚友好的帮助、领导们和蔼可亲的问候,都会让他们产生“家”的感觉。当和谐地融入到了企业这个大家庭中之后,员工的思想认识就会得到升华,能处处以团队的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态度就会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愿意以实际行动为团队增砖添瓦。
要有明确的团队目标,并使其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目标是一面旗帜、一盏指明灯,它可以带领大家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努力、拼搏,直至达到预期的结果。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好比散兵游泳,在茫茫的大海中永远找不到停靠的岸。目标可以是管理目标、生产目标,也可以是安全目标、品质目标、效率目标,只要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出了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目标,就必须要让每位员工牢记在心,在班前会上进行多次宣导,让大家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工作和生产。
要尊重员工,以鼓励为主,尽量少一些批评。尊重员工不仅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劳动成果,而且还要尊重他们提出的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当员工通过踏实肯干取得成绩时,要激励其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当员工由于思想麻痹犯了错误时,要诚恳地指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希望下次不要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或希望下次能见到他表现好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加以指责。这样不仅可以使员工觉得得到了尊重,而且还可以让员工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能够树立信心,不断地去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好工作,达到要求。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每个员工的长项和优点都能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发挥,那么人人都是块闪光的金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员工的长处和短处要在工作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对能力强又有主见的员工,只要告诉他团队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这样可就可以充分发挥他的长处;对于思想比较保守、依赖性强、踏实肯干的员工,则应有具体的要求,让其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工作任务;在相互配合协作方面,则要考虑员工的互补性,性子急的可以带动性子缓的,性格外向的可以影响性格内向的,用最佳的组合方式工作就能很快实现团队的目标。
要树立领导的威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者要以公司和团队的利益为重,处理问题公正、果断,不拖泥带水,让每个员工心服口服,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决策作用。领导的威信使员工有种敬畏感,可以使员工服从领导的安排与要求,而不会出现员工与领导讨价还价或不服从安排的现象。在与队员沟通的过程中,能够真诚地与员工进行沟通,让他们觉得领导平易近人,近而乐于接受。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他们的个性、习惯等,为以后工作更加合理的安排带来参考作用。
激发员工的团队意识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每位员工都有一种归属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并能自觉主动地为团队争荣誉做奉献,那么,企业发展所爆发的动力必将将变的更为显而易见了。
其实,在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种短视的做法。例如,为降低管理费用,培训部门削减培训费用,总务部门降低报刊杂志费用,虽然完成了相关的目标指标,但是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安全部门减少了安全生产教育的投入,少交了相关保险,就有可能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且一旦发生了事故也缺乏必要的保障;技术部门片面追求设计降成本,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寿命实验的情况下,就匆忙实行国产化,虽然完成了年度部门指标,却给若干年后产品在用户处增加了故障的隐患。……凡此种种,都提醒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只顾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绝不能因小失大。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各级主管,都有着聪明的头脑,对上述短视做法的后果基本上是心知肚明,但是终究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自觉不自觉地重复进行着这些因小失大的看似正确的事,最终得不偿失,这能怪得了谁呢?更可悲的是,当损失发生时,很少有人来正视错误和承担责任,而是把它视为正常的经营成本,从而使相同的蠢事周而复始地反复发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健康。因此要想使企业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克制住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的欲望,真正做到在确保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兼顾短期利益,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
注意与高层领导的沟通。与高层领导沟通首先是要能够很好地领悟高层的意思,如果中层领导对高层的决策或任务的理解有一点偏差,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布置的工作会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做无用功。所以中层领导要与高层进行充分沟通,确定完全理解了高层的意思之后再去执行,这也是避免执行中出现不明白的问题时时请教的最好方法。此外,中层领导在与高层沟通时要仔细分析其合理性,如果是高层经过科学调研分析后的慎重选择,要听取其调研方法及过程,如果是高层没有科学论证的一时想法,要仔细考虑清楚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再去执行,也就是说,中层不能一味听从高层布置的工作,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发现有不可行的地方,要及时指出,否则一但方案执行之后才发现不可行,就会造成执行不力的后果。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检测部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要考虑指挥的方式,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指挥方式,这就需要领导者了解自己的部属,包包括他们的性格气质、工作方式甚至生活背景。有些人个性敏感,如果态度生硬,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有些人爽快随意,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就好了,不必太在意语气,太在意这些反而让他们感觉麻烦。好的指挥可以激发部属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清楚指挥的最高艺术,是部属能够自我指挥。
监控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监控要注意掌握节奏即时间间隔,如果节奏太快,一件事情一天问几次,会给下署以不信任自己的感觉,而间隔时间太长,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监控,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同时,监控要注意方式,太过生硬的监控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这就要把握好监控时的沟通方式了,这一点与指挥一样,因人而异,需要在工作中认真研究。
中层领导需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协调上,因为任何工作,如能照上述所说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计划、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工作理应顺利完成,但每一个工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主管连接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利益协调,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
上一篇:浅析深度分销的实施与开展
下一篇: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