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引起的在线支付新战场
文章类别:项目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9月13日点击量:
“微信支付”大规模出现于公众的视野之中。基于微信作为一款具有社交功能的即时通讯工具,在产品和客户积累层面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功,任何与之相关联的商业应用均被市场寄予厚望。正因为如此,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内,同样产生了“微信支付”可能“颠覆”现有线上第三方支付基本竞争格局的商业遐想。
只是,在微信微博的光环之下,上述互联网支付新势力在扩张路径和产品创新领域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眼光和开发实力,却至今未能在市场上有清晰体现。加之不断有支付产业链上其他机构寻求与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的消息传来,这都令线上第三方支付变局进一步的走向变得更为扑朔迷离。
虽说与新浪、百度、盛大共同构成了最新一轮的线上支付变革冲击波,但“微信支付”的推出,却并未伴随着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诞生。由于腾讯早先即有设立第三方支付企业财付通,因此同属腾讯旗下的微信,其“微信支付”业务在腾讯内部更多被定义为财付通的一大创新业务板块。
“微信支付是由财付通专门划出一部分团队,针对微信设计开发相应的业务和产品,而微信团队则主要是提供端口和技术支持,相当于搭个台子,但戏主要是财付通来唱。”一位接近微信运营团队的人士表示。
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根据目前“微信支付”的初步规划,随着功能模块的加载,微信未来将在事实上兼具财付通移动客户端的角色,而微信账户也将直接关联起对应的财付通账户,进而实现财付通对微信客户资源的利用。并且,微信也将成为财付通发展移动支付或手机支付业务的主要载体。
届时,财付通本身也将形成移动支付和线下支付两大重点业务方向。“这一方面是立足腾讯自身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第三方支付行业各细分市场的利润情况。”一位腾讯内部人士称,“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而线下支付市场则利润丰厚且稳定。移动支付主要靠微信,线下支付则要把腾讯现在的电商资源向实体商户资源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7月6日,早在两年前就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悄然变更了其“牌照”中的业务类型。在此之前,财付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所含的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在变更后,该许可的业务类型则增加了“银行卡收单”的项目。这也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财付通开始全面开拓线下支付业务的标志。
虽然雄心远大,但到目前为止,“微信支付”却并未推出任何一款与微信平台独特属性相契合的支付产品,而是将初期业务重心置于基础性的快捷支付业务领域。“财付通目前主要还是寻求和各家银行合作,在微信上搭建各银行完成快捷支付的端口。”一位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表示,“快捷支付是相对成熟的业务。所需要的,只是和银行达成协议,在微信上做些技术处理即可。独创性的支付产品开发周期较长,且具有一定风险。从基础业务做起,初步形成稳定的收入,应该还是微信支付目前的基本思路。”
无独有偶,刚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新浪支付,虽也提出了“微银行”、“支付社交化”等概念,但其初期的主体业务方向,同样放在了较为传统的快捷支付领域。前述银行电子银行人士就分析称:“新浪和微信最大的资源优势都是庞大的存量客户资源,而通过快捷支付直接将客户的银行账户与支付工具关联,则是激活这部分客户资源的最佳途径。”
微信支付以及新浪“微博支付”的“务实”策略以及两者庞大的客户基础,无疑会对现有的以终端消费者而非商户为主要目标客户的线上及移动支付机构提出严峻挑战,而首当其冲的,正是银联电子商务板块。
“银联在线上支付的主要业务来源,还是银联卡持卡人的在线消费行为。但新浪微博之类的社交工具客户端,完全可以通过和银行的直接合作,实现各类银行线上支付的集合,从而实现对银联线上业务的替代。”前述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表示。
随着近期互联网企业新一轮进入支付行业的热潮,第三方支付企业依托母体资源的发展模式,除去新浪、百度及依托网游平台的盛大盛付宝外,更多则是电商企业建立的支付机构,这类支付机构的典型代表,正是淘宝平台的支付宝以及京东商城的网银在线。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微信支付以及新浪支付初创期的“蹒跚学步”,多数电商企业给予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源输送,已经不仅仅停留于客户资源嫁接的基础层面。部分电商系支付机构虽然坐享电商日常经营资金消费带来的流量收益,但也开始介入类现金管理或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母体金融资源、物流资源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输送。
“对电商平台而言,如果没有新浪微博那样的用户基数,以及支付宝那种先发优势,那搞支付机构就必须从增强用户黏性及商户资源积累入手。”前述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指,“这一方面必须依赖于如阿里小贷这种供应链金融类的附加业务,另一方面则或多或少会介入现金管理类业务。其实在余额宝之前,汇付天下就已经推过天天盈的基金理财产品,而多数电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都要开展这个业务。”
在这些方面,银联似乎还是落在了后面。不过,银联在银行清算接入方面所积累的独特资源,却依旧具有较强的不可复制性。这或许成为银联应对互联网企业支付冲击的最坚实壁垒。
“互联网企业和银行打交道依旧是新手。”前述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表示,部分大行在合作谈判中的强势态度,也令一些试图开展快捷支付的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陷入尴尬困境之中。
一位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就指出,部分银行已有自行创办电商平台的考量,而“线上支付”则几乎可算是银行最熟悉的电商业务领域,因此“有些谋划已定的银行,就不愿再与支付机构进行过多合作”。
据其透露,在微信支付与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初步洽商中,这家大行便几乎拒绝了财付通方面的多数合作邀请,“连模拟测试都不同意”。
下一篇:搜索引擎之父弗莱彻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