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考林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无力扭转颓势或卖壳自救
文章类别:财务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9月25日点击量:
麦考林代表“中国B2C”第一个走向了纳斯达克,不少电商业内人士并不认可。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说,他始终都不认同麦考林“B2C第一股”的身份。“我从不认为麦考林是中国电子商务第一股。”胡延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作为靠“目录邮购”起家的企业,麦考林的线上业务并未占据最大比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目录邮购和线下实体都是它的绝对主力。“所以麦考林充其量是邮购第一股,是融资上市技巧第一股”。
“当麦考林在美国上市的时候,淘宝、凡客、麦包包等一帮兄弟都笑了。”易迅通CEO于斌说,“靠着一个大仓库和一帮骑着电动三轮的快递员卖出的一些不知道品牌也不知道什么材质的包包,竟然也能在美国上市。看来在中国上市门都没有的企业,在太平洋的那端开的那扇窗户竟然那么敞亮。”
古坦科技创始人石安曾分析称,“也要看到,中概股海外上市后所曝出的一些负面消息比如财务造假等,正使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产生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不乏恶意做空。再加上企业IPO后面临的业绩压力等,都使中概股海外上市的路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2010年11月底,麦考林上市一个多月后披露了Q3财报,随即股价出现“高台跳水”式暴跌,接下来的半个月内,股价遭遇腰斩,跌幅近50%,并持续下滑。
同年12月,麦考林因“过度包装”陷入诚信漩涡,遭遇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指控称,公司在与IPO有关的《股票注册上市申请书》以及《招股说明书》中包含或允许包含重大错误或误导声明,违反了1933年《证券法》。
2012年5月,麦考林股价首次跌破1美元,曾经的“B2C第一股”开始被预言“退市”。
陈寿送表示,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上市对电商品牌麦考林来说,影响是“灾难性的”。
京东CEO刘强东曾发表观点称:从麦考林目前公开的消息来看,投资人主导操控味道浓厚。投资人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做好电子商务必须有实业家的心态和方法。如果这场集体诉讼败了,麦考林很可能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摔,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
麦考林赴美上市,“从资本的角度而言,完成了上市套现的使命”,代表红杉资本的沈南鹏或许是最大赢家。
2011年3月,红杉资本将所持麦考林29%的股份出售给新浪和中国动向,从中套现约1.15亿美元。股份变动后,红杉资本仍持有麦考林33.8%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2008年,红杉资本以8000万美元获得了麦考林的绝对控股权。卖出29%的股权,红杉资本已经连本带利一并收回。
在此之前,代表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在麦考林的持股比例高达75.9%,远超麦考林创始人CEO顾备春的13.8%,陈寿送认为,话语权的缺失,导致了麦考林在战略上严重听命于资本,表现在IPO过程中,甚至是被资本“牵着鼻子走”。
麦考林上市之前的数据显示,在资本大肆介入前,麦考林曾经确有过较为优良的业绩。
据麦考林招股书显示,在上市之前的三年里(2007-200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11.2万美元、355.2万美元和721.2万美元。
“麦考林各项运营指标并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的程度,上市为时过早,资本盲目将其推上市无异于赶鸭子上架。”陈寿送说。
“资本有自己的回报周期,麦考林这家企业什么时候上市更合适,这不是资本考虑的问题,资本考虑的是我如何在一定周期内收回我的投资,保证自己在周期内挣到钱,完成交易。麦考林替红杉挣到了钱,对于红杉来说,这笔投资已经是成功的。”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电商中概股现在正处在“画饼”和“把饼做出来”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中概股“做出了饼”,甚至超乎投资者的预期,另外一些大大不及投资者的预期。胡延平称,麦考林显然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曾经濒临退市和正面临退市的企业已达40家以上。
近日,天鹰资本发布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白皮书》,该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活跃度继续降低,仅有19家在海外5个资本市场上市,同比上市数量减少近半。
业内人士指出,中概股屡曝“诚信危机”和公司治理问题频出,是影响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主要因素。
而像麦考林这样,从曾经的明星股票到濒临退市的经历,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警示。陈寿送说:“麦考林通过资本的过度包装,将公司包装成了一个貌似很成功的案例,背后却没有业绩支撑,内部运营的真实状态被遮盖。从某种程度来说,麦考林并非个案,而是电商中概股问题比较典型的集中体现。”
陈寿送认为,如果麦考林一开始没有被资本绑架,没有急于上市,而是专心按部就班发展出自身优势,那么现在它面临的情况应该会单纯得多。
胡延平则认为,麦考林如今的境况,给电商类中概股的启示是,电商企业应该脚踏实地,目标要专注,并在IPO的冲动下保持清醒,正确评估自身和市场。
上一篇:新团购时代行业的三大趋势
下一篇:雅虎还越来越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