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过冬融资只能裁员,投资人说还有“可持续”的发展

文章类别:人力资源培训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6日点击量:

资本寒冬不是创业者的寒冬,因为“有价值的公司和项目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被资本鄙视”,但资本寒冬却是打工者的寒冬,从小编印象最早的“一亩田”裁员事件,到BAT削减招聘人数、搜房网裁撤房源经纪人,再到最近的暴风科技被传将裁员30%······“裁员潮”渐成趋势。

不少创始人表示为了准本过冬的粮食不得已用裁员换发展换生存,裁员的目的是融资,可获得融资的招式却并非只有裁员,最起码小编看到的这几位投资人都建议企业尽量走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孙松廷:资本寒冬来袭,6点教初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在融资环境下调的情况下,初创企业如何获得机构和天使投资人的青睐,在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逆境前行?海源投资的孙松廷分享了6个方法。

1、落地商业模式

初创企业要进一步落地自己商业模式,将书面上的竞争优势转换为组织的优势,小范围的去试点试错,不断的校准和调试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2、压缩资金的使用计划

从运营规划和预算上进一步压缩资金的使用计划,心理上也要有降低企业的估值的准备,如果不愿意在估值上做让步,那就扎实做好样板市场和用户数据,用运营数据来支撑企业的估值。其实从笔者的经验来看,不建议创业团队在产品、市场没有打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去找投资,一个是融资成功率极低,另一个那怕融资成功,从估值角度而言也比较吃亏,没有数据支撑的企业很难有高的估值。

3、找能雪中送炭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

听起来是个悖论,因为逻辑上投资机构和黄金投资人更多是锦上添花,很少是雪中送炭,这与基金的资本属性有关,但寒冬来袭的时候,很多机构都放缓和减少了对外投资,有些甚至就停止了投资,专心沉下心来做项目的投后管理,所以,如果运行的项目和一些机构在投的项目如果有业务、财务、人员、关键资源等领域的互补,那么拿到投资的机率就会大幅度提升,因为投资机构会从产业并购的角度来考量项目。

4、拓宽融资渠道,将原来紧盯风险投资的目光放宽

一些转型中的民企集团和上市公司做为产业链方向的战略投资者也可进一步的纳入投资人名单,经济寒冬时,这些战略投资人完全收购的勇气和资金也已不足,所以不用太过担心企业被收编。

5、入驻孵化器,寻找避风港

一些项目因为政策、地缘、无资金注入等原因拒绝了很多孵化器的邀请,但现在回转看来,也可以作为寒风来袭的避风港,毕竟能有效的节省一些房租、税收、行政支出,还会有一些政策补贴。

6.、利用新兴融资方式

多运用目前的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店面众筹等新兴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司经营和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同时,更关键的要苦练内功,加快自我造血的功能。毕竟企业要靠持续不断的营业收入和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拾阶而上,而非依靠输血来强大自我。

经济的起伏都很正常,但类似今年上半年酷热,下半年酷寒的情况实在罕见。目前国家也在进一步释放改革的红利,实体经济也在弯道转型,创投市场也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依然看多中国,看好中国的经济——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

童士豪:资本寒冬下,什么样的O2O企业能够拿到B轮融资

GGV童士豪认为O2O是能够颠覆很多传统行业的,这是大家这几年都在关注这个巨大机会的原因,但是O2O领域不会有太多的成功者,每个细分行业最多一两家,因此能拿到B轮融资的不会超过30-40家。所以他估计O2O行业的上市公司大概不会超过10家。但是这近10家公司能融到到的钱一定是行业里头比例最高的。而他投B轮融资也有自己的“喜好”。

B轮投资看三点匹配度

一个项目能不能融到B轮,我们GGV看重三点,就是市场、产品和创业者的特征是否十分匹配。

首先是市场足够大。以我们投的小红书B轮为例,它做的是进口电商(高端海淘)。这是一个细分市场,我认为小红书做的是“白富美”的生意,而不是赚屌丝经济的钱。但是这个具有“白富美”特征的用户,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够产生效益。我们在研究时发现,iPhone在国内的成长越高越快,估计已有7,8千万用户,再加高端三星等其他品牌,这“白富美”的市场才有足够的规模,且在快速成长。这意味着进口电商这个细分领域可以培育出能够上市的公司。

海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消费需求逐年增加。2013年的时候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超过一亿的出境游客,每一个人平均花费超过一千美元,这意味着中国人已是海外消费的全球第一了,而且远远领先美国和德国的境外游客。之前我在加入GGV前投资蚂蜂窝,最近代表GGV投资AIRBNB也都是受到这个数据的影响。

其次,产品是否合适,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认为“白富美”用户是喜欢听别人提供的各种资讯的。因为中国很多用户并不能掌握海外商品的销量、品质和价格这些关键信息。小红书可以告诉用户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他,值得购买,这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

第三,创业者需要有做这件事的行业特质。我们认为做小红书这个项目,创业者本身最好有海归背景。因为小红书这个产品需要创业者个人的品味也比较高大上,才能打造出适合“白富美”人群的产品。我们在看小红书这个项目时,我们觉得创始人毛文超确实很优秀,交大的高材生,贝恩咨询的咨询师,后来又是斯坦福的MBA,2011年我负责面试,通过电话面试了20几个美国的MBA,毛文超在我眼里是当年最优秀的一位。

如果融资困难,至少有三条路可考虑:

第一条路,如果这个项目融不到钱,还不如直接加入一个更成熟的团队,然后把公司直接解散,来年把这个钱还给投资机构。

第二条路:转型,再融资。虽然竞争对手已经完成融资了,但是不代表自己没有机会了。因为好公司也可能做错,最终失败,这都是有可能的。比如唯品会,在它之前有很多公司做奢侈品电商。唯品会当时选择转型,不卖国外奢侈品,因为供应链不稳定。所以唯品会选择卖国内的品牌,帮他们清仓。这个转变成就了它。这个决定要干净利落,最怕过于纠结,举棋不定,反反复复,做不了决定。

第三,对于融不到资的传统背景的创业者,你需要花时间找一个真正懂互联网运营节奏,逻辑的合伙人。不是光招人帮你打工,老是在指挥人家。创业者应该和这个互联网人优势互补,把传统跟互联网的优势加一起的。而不是你是做老板,别人替你打工的。

桂曙光:想融资,有这10点,投资人才感兴趣

无论是否资本寒冬,作为投资人,每天要接触的创业者和BP不计其数,那如何才能有限的资金和时间下,让创业者的好项目不蒙尘呢?京北投资合伙人桂曙光在中欧创享课堂上分享了10条注意点。

首先,融资计划书的封面要做好一点。像写书一样,主标、副标题,让人有欲望想往下翻。邮箱、二维码都要留下,如果投资人觉得不错,给他一个能够跟你沟通得上的机会。

其次,说明用户的需求痛点是什么。你的产品和服务到底解决用户什么问题,用户什么痛点需要你的产品解决?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面临很多问题,你的产品是不是在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你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用户在家里不愿洗衣服,有很多解决方案,送个阿姨上门洗衣服,快递衣服到工厂去洗,买个小型洗衣机放你家给你洗……是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又便宜,又便捷,用户可以接受。现在有上百万款APP,你的APP凭什么让人下载?怎么让人知道?人都是偷懒的,有很多方案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扰,但是现在这些问题都在被人解决,你的方案是否可以取代别人。

第四,解决方案有没有技术含量。有没有专利、政策许可,有没有别人很难复制、抄袭的东西。没有门槛就只有烧钱烧出个门槛来,我能烧我能补,做出一个门槛也可以,门槛可以保证你的竞争优势。

第五,目前做到了什么程度。面临一个很好的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方案本身还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或壁垒,目前还跑了一些数据出来,这样的企业,投资人是非常开心的,但这样显然还不够。你还要告诉大家这个市场空间大不大,成长性是否好,周边上下游的市场之间有没有互相侵占的机会,别人会侵占你,你也会延伸到别人的市场里面去。

第六,对行业要有充分的了解。你的竞争对手有谁?你了不了解他们?投资人会问除了你之外,这个行业还有谁在做,你跟他说了,他就调查那几家,发现比你还好就投人家了。有很多小技巧,你可以说那家很好,市场也很好,但是我比他有什么好的优势。

第七,你的发展策略是什么。你要告诉投资人,这么大的市场,你要怎么发展,客户是谁,未来潜在客户在哪里。找到客户之后怎么把客户留住并转化,这里就有营销和推广策略的问题。做营销策略的时候需要解决三个率的问题,到达率,怎么让更多人知道你;之后是转化率,像黄太吉到达率很高,但吃了就不容易再来,再就是留存率。

第八,合作伙伴是谁。市场很好,竞争不错,找到了目标客户,有很好的手段,这样的企业是不是可以投呢?不一定,因为你会有上下游,会有合作伙伴。嘀嘀投资人是阿里巴巴+腾讯,人家大腿那么粗,拔根毛就把你砸死了。小米芯片是高通,营销途径、水军都很牛,合作伙伴只有比它强才可能成功。怎么保证能够持续和合作伙伴好呢?要有很好的收入模式、赢利模式,利益分不好就分道扬镳了。

第九,管理团队要看老大。虽然大家都说看团队,但其实投资人就是看团队老大。大部分创业团队,都会出现老二、老三离开公司的情况,一开始一定要制定好离开的策略,如果离开股权怎么处置。团队带头大哥有信心、讲诚信、有学习能力、谦虚这几点是必须具备的。

第十,这个事情好不好玩。好玩我就愿意投入,当作一种理财方式。我不认为初创企业给一个估值就能说服投资人,最主要的是看钱要怎么用,把这个说的清晰有逻辑,投资人就会给钱的。

结语

资本寒冬来临,投资人手中吃紧,初创公司融资难度无异于火中取栗,为了过冬,为了获得资本青睐,初创公司削减人力成本,给投资人“更好看的账面”,站在企业利益上,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对于企业而言,利益重要,形象也很重要,裁撤“互联网民工利益”巨大,风险也不小:轻影响日后的招聘,重则涉及企业信息的泄漏,。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平衡”,一味裁员不如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否则,负气离开的每一个员工,就像一颗颗深埋企业周围的地雷,引爆企业只是时机的问题。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何亚鹏-企业培训师
何亚鹏老师

何亚鹏老师简介 亚鹏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 中达恒威餐饮商学院院长 亚鹏8D可视化管理系统创始人 中华厨...

华易-企业培训师
华易老师

华易老师简介: 国际注册CMC咨询师 国际注册WMECC+IHNMA双认证催眠治疗师 中国民营企业5...

刘旭飞-企业培训师
刘旭飞老师

刘旭飞 心理学专家/人力资源专家 个人职称: 心理学博士 知心社区创始人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美国认...

人力资源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人力资源培训推荐公开课

人力资源培训热门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