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谈提高利润和提高成本

文章类别:生产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9日点击量: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是以物美价廉著称,通过大规模生产,压低工人工资,甚至降低排污标准来降低加工成本,结果是世界各地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却没有中国品牌。很多人都误以为要想提高利润,就要降低成本,似乎利润和成本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按照人们的“常识”来看,似乎成本越高,利润必然越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体性的思维误区?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都不明白定价的道理,甚至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市场营销,以为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喜欢便宜货,所以大家拼命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下功夫,各个行业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由于产品没有特色和差异化,同质化产品充斥市场,而作为购买者面对毫无差异化的大路货,只好用“低价中标”来选择供应商,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价格低才是硬道理。很多人陷入了怪圈,难以自拔,企业虽然想提高利润,可是所做的一切却是在降低利润,到最后中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越来越低,利润率更低,有些行业(如食品行业)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直到整个行业集体沦陷为止。不妨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似乎没有解的难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供大家参考,这三个方面是原材料,人才和外脑。

首先看原材料问题,一家生产大芯板的企业不采用环保胶,而采用含甲醛的胶来制作大芯板,损害消费者健康。那家企业的人是这样回答的:虽然他们知道用含甲醛的胶去制作大芯板会给客户的健康带来伤害,可是他们也没有办法,现在的大芯板利润率太低,100元一张大芯板,利润也就是5元钱。在制作大芯板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胶水,环保胶比含甲醛的普通胶要贵5-10元钱,如果企业用环保胶的话就没有任何利润了。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家企业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以为用环保胶制作的产品售价与用含甲醛胶制作的产品售价是一样的,所以才得出了一个表面上合乎道理的“伪结论”。这样的问题绝不是一家企业的思维问题,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思维问题,已经遇到过很多个。

试想一下,如果那家企业采用环保的胶来制作大芯板,如果那家企业能把甲醛的危害给客户讲清楚,就很容易提高20元-50元的售价,即普通大芯板100元一张,环保大芯板120-150元一张。因为只要跟客户算一笔帐就明白了:如果一个家庭装修房子的时候需要20张大芯板,买100元一张的含甲醛的大芯板是2000元,买120元或150元的环保大芯板是2400元或3000元,差别是400-1000元,这个差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十年这20张大芯板会在房间里面不断释放甲醛,给全家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轻者免疫力下降,经常生小病,重者孩子会得白血病。大家可以想一想,治疗一个白血病的孩子需要花多少钱?除了钱之外,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少痛苦和压力?难道这些痛苦和压力只值400元到1000元吗?最多省了1000元,却可能付出10万到100万的代价。坚信消费者是理性的,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企业能把道理说清楚,绝大多数客户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选择高品质的健康产品,这就是经常讲的“恐怖营销”,对用户来说,恐怖营销提高了市场透明度,实现了优胜劣汰,对企业来说,恐怖营销提高了5元到10元的成本,却换来了15元到40元的利润提升。

其次看人才问题,很多企业家最近这几年都抱怨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员工工资上涨太快,企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再涨工资的话,企业就没有任何利润了,所以企业不得不去选择更便宜的劳动力。其实,人和原材料一样,也是一分钱一分货,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降低,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效率的降低,产品品质的降低,服务水平的降低,以及人员流动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一切都导致利润下降。曾经这样问企业,目前招一个普通的工人多少钱?他们说2000元左右,但是很难招到人。问:这个地方缺少这样的人吗?他们说不缺,但是人家不愿意来。于是说:如果你们打出一个招聘广告,4000元一个月,会是什么结果?他们说:那就可以“海选”了,这个城市的很多工人都会来应聘。说:是啊!刚才你还跟说现在招不到人,可是现在却发现可以“海选”了,这是为什么?他们说:虽然可以“海选”了,但是企业却承受不了,因为这样的工资公司就没有利润了。说:好,不妨按照你的逻辑去分析,如果你花4000元工资“海选”10位员工,会有1000人报名,在这1000人中选出最优秀的10个人就是百里挑一,这种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员工一定是当地最优秀的人才,企业可以提出远远高于普通员工的标准,让这些优秀的人才去挑战自己,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他们可以创造比普通员工高三倍的业绩或效益。换句话说:工资乘以2,效益乘以3。这就是的人才效益公式,成本上去了,利润才能上去。请问大家,这家企业如果按照说的去做,是亏了,还是赚了?工人况且如此,白领员工更是如此,一个月3000元只能招一个三流的大学毕业生,6000元可以招一个二流的大学生,9000元才能招一个一流的大学生。企业用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其业务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最后看借用外脑的问题,很多企业多年来一直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遇到问题就关起门来思考,以为这些问题都是本企业,本行业所特有的,需要自己挖空心思想办法才能得到解决。他们觉得花钱请咨询公司帮忙没有什么用途,更不愿意花那笔钱,因为大家觉得自己辛苦挣钱不容易,何必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给咨询公司呢?其实,很多企业的问题都是带有普遍性的,这些年做过很多行业的战略咨询,其中80%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很多企业家和经理人自己不知道而已。很多问题,企业自己苦苦思索三年五年都没有答案,可是通过咨询公司的帮助三个月五个月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不久前帮两家企业做咨询时,给企业家和经理人算过一笔账,令企业家大吃一惊,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给企业带来5倍的效益,也就是说,公司花100万咨询费,换来的是第一年500万的效益(利润),之后每年的利润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一个大于5倍的投资回报。

坚信,中国企业到了改变思维模式的时候了,绝不能再沿着过去30年走过的那种老路粗狂式地发展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的定位,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通过提高原材料成本,人才成本和外脑成本来创造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利润。当然要做到这一切,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之外,还要从思想上拨乱反正,现在很多人都在谈企业的社会责任,认为企业做大了就要做慈善,就要经常做一些份外的事情,把关注点放在社会上,其实这种舆论导向是错误的,善待员工,培养人才,善待客户,产品创新才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做不做慈善绝不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尽到社会责任的标志。在看来,做企业一定要树立“利他主义”的思想,而做慈善一定要树立“利己主义”的思想,因为做企业必须时时刻刻为员工着想,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解决问题;而做慈善是为了自己心灵的安逸,绝对不是一种施舍,是不应该张扬的。只可惜在中国“利他”的企业家少,“利己”的慈善家更少,很多事情都搞反了。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杨俊峰-企业培训师
杨俊峰老师

● P-MBC管理行为密码授权讲师 ● 领越领导力认证讲师 ● 国际商业沙盘认证讲师 ● 德鲁克管理...

张恒-企业培训师
张恒老师

《MTP迈向卓越管理的实学与哲学 》书籍作者 辅佐力学院联合创始人 日本产业训练协会MTP、TWI(...

高正坤-企业培训师
高正坤老师

【个人综述】 情商领导力教练 【主要资历】 15年专业授课、咨询及教练经验,7年大型集团企业销售及营...

生产管理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生产管理培训推荐公开课

生产管理培训热门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