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入门的错误之路
文章类别:销售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5月3日点击量:
销售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行业,也是门槛比较低的行业,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的行业。以销售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很有可能在你踏入职场的第一步就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因此而丧失了对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信心。尤其是对于想进入销售领域的职场新人而言,这些问题你一定要有理性而清晰的认识,千万不要被错误的想法冲昏了头脑。
很多销售新人以为做销售比较能锻炼人,而自己的性格又比较内向,所以想选择做销售弥补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又问他们:你通过做销售,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并且获得成功了吗?答案往往是这样的:做了销售我才发现,自己很排斥与人接触,内心非常痛苦。
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是发挥优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性格,每种性格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同样也会有自己的弱势。优势指的是你天生就比80%的人都要表现得优秀的地方;弱势则是指你比80%的人都要做得差的地方。你要想成功,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你在这一方面天生就比80%的人都要优秀,因此,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打败他们,这样做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而要想弥补劣势获得成功,就意味着你要打败80%比你强的人,而这样的努力肯定是事倍功半。即使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短处,你最多只可能做到与那80%的人达到同一水平,不太可能比他们更优秀。
很多人埋怨自己有很多缺点,并想因此而改变自己,其实是大错特错的。衡量一个人是否用对了地方,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岗位是否能够发挥他的优势。用人所长,也是优秀人才管理的核心要义。发挥优势,并不意味着对于自己的弱点视而不见,只是这其中有一个精力分配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要把80%的精力放在你的优势上,将其发挥到极致,努力打造成你的核心竞争力;把20%的精力放在你的弱点上,将其弥补到及格,不要让其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这样的精力分配才是合理的。
拿自己的弱势与别人的优势相比,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而木桶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就在于教导人们把100%注意力放在弥补自己的弱势方面,对于自己的优势反倒视而不见!这样的理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把销售当成救命稻草,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于是就在困惑、迷茫、无聊中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黄金四年。根本就不要提职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自身素质的综合提升。
如果你们不是真的热爱,就不要选择销售。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无法克服这份工作中所带来的挫败感,更不可能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之后仍然具有足够的前行动力。更不要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销售。不要把这样的选择当成救命稻草。生存很重要,但相比之下,未来职业的发展机会更重要。与其选择一份错误的工作,浪费时间,不如多投资些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多投资些成本进行相应能力的构建和提升。不然,前行的道路上肯定还会遇到问题,而且肯定会一个比一个严重。这些问题越积越多,直到来一个总爆发,你将再也无力应对!
急功近利,认为做销售短期内可以赚大钱,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从事一项工作,一直是“门外汉”的状态,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价值。而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内行人士”和“专业人士”,成为行业高手,才是你要追求的方向,也是你职场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基础所在
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走弯路,要想完全了解一个行业,成为一个内行人士,也需要3-5年的深入积累。三年入行,五年精通,十年成为行业高手,这通常是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你只做了一两年,连这个行业的“门”都没摸着,又怎么可能赚到大钱呢?对于销售新人来说,不可能一步登天,必须从基层做起(任何一个行业皆是如此,除非你自己创业当老板)。但是对于那些刚出校门的职场新人来说,眼高手低,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基层业务员好像是他们很不乐意做的一项工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能力,成天用来做这种诸如拜访客户、生动化陈列、活动促销等等无技术含量的事情,实在是浪费人才。
基层业务员所从事的虽然是基础性工作,但与一线市场直接接触,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因为没有这些业务员的维护,终端就会大乱,而这对于企业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一个成功的销售高手,如果不知道一线市场的情况怎么样,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同时,正是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恰恰能反映出一个优秀业务员的综合素质。只要你用心,总能做得与别人不一样,总能体现出你的独特价值。
频繁跳槽,缺乏起码的忠诚意识,所有的老板都喜欢忠诚的员工。而对于公司忠诚,是最起码的一种职业素养。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职场的前三年,你必须要完成的就是专业知识经验的积累,这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事情,你至少目前还没有资格去计较。
很多公司不愿意招聘应届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起码的忠诚意识,导致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付诸东流!而那些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同样也会成为很多公司的争抢对象。(当然,对于那些存在明显管理漏洞的公司,我们也不刻意强调一味的忠诚,因为这样的公司对于新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小团体意识,公然与公司对抗,公司里有问题,员工提出来,是合情合理的,但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做事流程。而那种抱成团公然与公司对抗的做法,无论在什么公司,都不会受到欢迎。
没有长远的目标,只盯眼前利益,很多人在工作了两三年之后,业务也熟练了,觉得没有什么可学的了,于是上进心也消失了,成了职场“老油条”,不愿意前进,职业倦怠也随之而来。
很多与一线市场接触过久的人往往都会有这种感觉。在我们咨询过的客户中,这种情况也比较多。究其原因,就在于只顾眼前利益,而把长远目标丢到了脑后。
当你只盯着眼前的时候,你是很容易满足的,也会很容易让你迷失的;而当你有了更加长远的目标之后,你前进的方向才会更加明晰,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于是前进起来也会更有动力。当你迷失的时候,或者没有动力的时候,你就要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思考一下:我的目标,到底在哪里?
成功的职业生涯,一定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一方面特别优秀,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够成功。而只有具备其他各方面的要素之后,你的职业生涯的基础才会更牢固,后劲才会更充足。成功的人会看到未来的方向,并且围绕这个方向不断前行,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失败者,往往都是不知道如何全面提升自己,找各种借口掩盖自身的不足,却还不断抱怨这个社会不给他们机会。
上一篇:高效领导如何识别谎言
下一篇:企业如何去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