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信息系统优化管控
文章类别:物流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5月11日点击量:
零售行业的经营管控,其实是信息系统优化、持续开发外显的一种表现,此过程需要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有高度的默契配合。对供应商而言,零售商各门店为供应商的产品获得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渠道,市场占有程度依赖零售通路的规模化得以实现。对零售商来说,供应商的产品能否销售旺盛,决定了门店是否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以及能否有效避免所采购产品出现滞压。
以国美为例:国美电器对于大批量的集中采购,国美电器至少提前3个月就已和制造商就价格、数量、型号达成了一致,这就使得供应商拿到订单之后,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备料,选择原材料的价格低点进行采购;协调淡季和旺季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能力,而提前确定的各个区域的配送方案也有助于制造商和物流车队之间的协同,
在新系统强大的数据共享基础之上,国美与供应商的对接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国美ERP系统成熟后,每一个供应商都有权限登陆系统,获得自己在国美的销售、库存、订单、账目往来、结算等基础数据;其产品在同类市场中的销售占比,单品表现,以及趋势变化在内的市场数据;同时还包括客户对质量和服务的投诉和建议等服务数据——供应商不仅可以主动参与国美的采购预期,还可大致分析整个市场的销售全景。
零供协同可以保证采购预期的顺利完成,不过另一个问题也接踵而至,即便供应商能够及时补货,散布在全国的1600多家门店也不一定供求平衡。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在一家门店缺货的产品,在另一家门店有可能是滞销品。这样就造成了双重损失,首先,由于每家门店的销售能力和区域特点有别,其库存周转时间不同,一般在5~15天左右。有了每家分店每类产品的库存周转天数之后,系统就可以据此计算出每日每家门店需要的单品数量,进而进行补货安排;同时总部会设定区域的合理库存周转天数,形成周补货计划。就这样,从门店到区域,从日到周,在提前设定的基础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就能自动生成补货。
不过,自动补货听上去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复杂,需要店面、采购部门和物流部门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目前,国美在全国建立了50多个物流中心,在天津、苏州、杭州、南京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400多个分拨配送库,拥有1000多个车队。在准确安排运能的基础上,也规定了严格的考核体制。
拥有强大计算能力的ERP系统来说,目前,国美电器的每一个单店,每一个单品,每一个单人都建立单独账号,因此,每家店、每件商品、每个人的销售情况都可以实时记录在案,哪一件商品销售不畅,哪一家门店表现欠佳随时可查,并且及时沟通调整方案,精细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目前1600多家分店的信息、产品在各家分店、各个区域的表现、走势在总部的系统上一览无余,比如某家分店的一件商品一直销量很好,但从某一天开始却业绩下滑,那么就要及时跟区域团队进行沟通和对接,找出问题所在,随后一起研究制定提升方案,如果确定促销的话,所需赠品资源也由总部统一调拨;或者根据情况调换单店销售的产品品类和型号。
借助新系统,国美总部不仅对单店的信息了如指掌,对单人的考核也是信手拈来。每个员工都拥有自己的账号,在认证平台中可以查到个人的很多信息:简历管理、档案管理、薪酬核算,绩效表现,这样的安排也应用在厂家促销人员的管理上。
对供应商来说,由于能够对店内促销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共享,也有助于其有针对性地提高团队管理,进一步提高与零售商之间的协同作业。这有利于从人入手,找到影响单店利润的因素所在。之前每个月才能看到不全面的数据,再去追溯原因也很困难,现在可以实时看哪里出了问题,以便随时查明,解决。
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双方完成共同的目标,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价值,以及为消费者提供零售体验。但是作为一个系统,零售商对其进行集成管理,进而实现跨越组织流程的高效运转就是一道难题。
这种系统集成管理可以表现为内部部门间的相互协调、数据共享,也可表现为上下游企业间共同绩效目标的实现,即都要追求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并且能够让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彼此相互信任,实现一定数据的信息共享。
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发挥已不在于单体企业,如何在供应链上供需之间保持健康的战略合作关系才是值得零供双方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知识管理内化的企业文化
下一篇:规模增长到价值增长的市场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