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被恶意投诉时……
文章类别:客户服务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7月9日点击量:
恶意投诉者在处理质量投诉纠纷中,抓住企业的某些弱点,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损害了企业、品牌的美誉度,甚至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恶意投诉人提出一些毫无法律依据的赔偿要求,让企业根本无法接受。即使接受了,恶意投诉人可能还会进一步的提高索赔额度。
由于恶意投诉人的要求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此他们不会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向国家有关机关、法院投诉或起诉,往往通过所谓的私了来和企业提要求。企业家都有一个定义时刻发展规划,在某一时刻定义自己的经验,并使其成为日后不断重复和强化的心智模式。自我僵化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后,如果企业家还停留在以前的心智模式中,就会导致企业停滞不前或失败。
恶意投诉人在其无理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后,便会联系一些不明真相的媒体甚至会和一些无良网站勾结,歪曲事实、恶意炒作。有时恶意投诉人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法,比如在企业营业区聚众闹事,煽动群众,试图给企业施压。
明确了恶意投诉的特点以后,企业就应当建立处理恶意投诉的应急预案方案,项目管控避免事发后手忙脚乱、错失良机。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处理恶意投诉的重要方案:
在遇到顾客投诉时,企业处理投诉的相关负责人应当找到与投诉内容相关的业务部门,听取他们的意见,全面了解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作出下一步处理方案。必须注意的是,有些恶意投诉事件中,企业的确存在某方面的过失,但业务的具体经办人可能会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刻意隐瞒,因此在核实事实时不能完全相信具体经办人的说法,还要根据投诉内容,全面的了解事实,以免被动。在核实事实时,企业不能仅仅调查案件本身事实,还需要了解背景事实,因为有些投诉是一些人别有用心策划的,背后往往会有推手,虽然背景事实的调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企业必须要去努力做,一旦调查到一些线索,对恶意投诉的全面彻底结局是一条很好的捷径。
在处理恶意投诉时,企业应当注意收集两方面的证据:售后服务法律抗辩证据和恶意投诉证据。前者是指在法律层面上反驳对方诉求支持我方诉求的证据,后者则是指与恶意投诉人交涉中,反映对方系恶意投诉的证据。
企业作为国家的纳税主体,在履行了纳税人义务后,也有权利享有国家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特别是一些名优大型企业,他们为国家的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这些企业会更加在乎自身品牌的形象。因此往往会成为恶意投诉人选择下手的对象。政府的参与有时会使恶意投诉的处理事半功倍,所以企业一定要学会借助政府之力化解危机。
事实上,正确的战略既源于对未来的判断,也源于对过去的理解。贸易风险在企业与市场的深入互动中,愿景、信念、动力、经验、知识会逐渐从市场的土壤中生发出来,并汇聚形成战略。企业家需要做的是,以一种肯定的态度去发现战略,并将其模式化,变成可沟通、可控制的程序。这样的战略是内生的,并且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与随机抓取的机会相比,实施成本更低、成功概率更大。恶意投诉者往往会以通过媒体将事件公之于众的大棒给企业施压,而经验不丰富的企业往往迫于压力而一味迁就,但换来的不是投诉人的妥协,而是变本加厉。因此当企业已经同意根据相关法律给予投诉人合理的处理方案后,如投诉人依然不依不饶,企业必须“先下手为强”。
证据是事实的表现形式,无论是调解还是诉讼,证据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证据有时也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企业必须及时的将证据固定,从而为将来解决投诉奠定基础。成功始终是从自我的内在求得的。所以,企业家欲要走出迷局,获得成功,首先就要从自我修炼开始。
不要一味向外寻找机会,而要向内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家有一种历史精神,能够尊重企业历史,以肯定式探询的姿态面对企业历史,重新架构过去、当前与未来的连续性,使已有战略明晰化、价值最大化。
恶意投诉由于其具有破坏性,因此企业对待恶意投诉应当保持高度警戒状态,切勿不可轻视。在谈判时,只要不违反原则性,适当的妥协是可以,总之做到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息事宁人但不姑息养奸。
企业应当主动联系欲报道投诉事件的媒体,告知事情的缘由,并出示相应的证据,要求媒体停止此事件的报道。如果媒体仍然要坚持报道,企业有权利要求媒体给予适当的篇幅报道企业对此事的说法、观点和态度,以免导致舆论误导公众。如媒体依然我行我素,作片面性报道,企业可以考虑请法律顾问向媒体单位出具律师函,告知利害关系。
当企业自查后发现自己的确存在重要问题,而通过合理的谈判、让步、妥协都无法满足投诉者的要求时,企业就要丢掉幻想了。无休止的让步只会使得那些贪得无厌的投诉人得寸进尺,而无法彻底的解决问题,所以此时企业需要准备主动联系媒体、发出公告,如实的将企业存在的问题向公众阐明,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有二:1、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彻底的摆脱恶意投诉人的纠缠,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企业勇于承担责任,获得正面的社会评价,从而实现转危为机。
上一篇:管理人才,组织职业发展体系
下一篇:企业制度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