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财:化解通胀压力的对策
文章类别:财务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4月25日点击量:
要寻找企业化解通胀压力的对策,就需要分析通胀对企业的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按照有关专家的分析,持续的通货膨胀,将给企业理财带来的许多影响主要 表现在:第一,企业资金需求不断膨胀。通货膨胀对企业最明显的影响是使企业资金占用量不断增加,资金需求迅速膨胀。第二,资金供给持续性短缺。在通货膨胀 时,企业的资金需求迅速膨胀,然而,企业的资金来源却受多方限制,以至于资金的供给量持续性短缺。第三,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在物价上涨时,币值下降,付 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物,因而,此时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丧失一部分购买力,而遭受可以按一般物价水准来计量的货币购买力损失。同 样,在物价上涨时,负有以一定货币数量计量的债务,将会因为欠款时货币所含有的购买力较大,而清偿时可以用贬值的、即购买力较小的货币去偿付,是企业获得 按一般物价水准计量的货币购买力收益。
实物性资金的相对升值。实物性资金主要指各种实物资产,如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固定资产等。在物价变动时,实物性资产的货币额不是固 定不变的,一般都随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随物价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各种实物资金占用具有在货币计量上不断升值的特性。当然,由 于物价上涨对不同资产有不同的影响,各种资产的升值幅度并不完全一致。
资金成本不断提高。通货膨胀是通过影响利息率来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一般来说,物价上涨,利息率也会随之上涨。
企业面临的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不可控制的外部成本,包括企业购买各种投入品的支出、税收、国家各种政策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所形成的成本;二是可以控制的内部成本,包括各种费用支出以及投入资源没有达到合理配置而造成的成本。
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降低内部成本。在外部成本逐渐升高的现实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企业的管理必须日 趋科学化,尽可能地降低内部成本:一是企业要明确管理的目的是要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最终做到最佳利用资源的同时最小化成本。二是在具 体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相对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的累积,国外的企业管理科学已经非常进步,它们对于最佳的工业流程设计、 最小化的成本费用以及最有效率的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认识,虽然国情和文化不尽一致,但是它们利用完善的相关制度安排消除不合理的费用成本支 出的做法能够成为我国企业学习的重点。三是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置人力资源部门,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的才能,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用。这是目前被国内企业所忽视但 又异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人力资本才是企业中起着决定作用的要素。
因此,企业要从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逐步引入、消化、吸收技术并最终实现掌握技术优势,通过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节约内部成本,等等。
在通货膨胀时,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合理筹措资金,是通货膨胀期间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通过两种方法:第一,发行债券时采用浮动利率。通常,债券的利息在债券的发行年限内保持固定,这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投资人都十分方便。但在通货膨胀
严重时期,这种固定利息率债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息率非常低,甚至是负利息率,因此,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很多人都不愿购买固定利率债 券,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利用债券筹措资金。为了对付通货膨胀,顺利发行公司债券,西方许多企业发行了浮动利率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率随物价变动而变动,使 投资人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浮动利率债券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早期十分走俏,很多企业解决了资金危机。另外,在通货膨胀 时,银行发放长期贷款,往往也用浮动利率,这也是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的一个新变化。
集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在高速通货膨胀时,为了保证股东的实际报酬不致降低,必须增加股利的发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股股票的吸引力,使企业的股票得以顺利发行。因此,在通货膨胀比较激烈的时候,企业股利的发放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通货膨胀会使资金成本升高,这就要求企业在合理筹措资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以便节约使用营运资金,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果。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金和实物性资金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采取的对策和管理办法也不完全一样。
对货币性资金管理采用净债务人法。近年来,西方许多财务学者和企业财务经理都认为,当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就 可从中获益。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时,持有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则因购买力下降而获得利益。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即货币性 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时,企业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货币购买力收益,超过了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势必会发生购买力净收益。当然,这种情况必 须是在利息或其它货币性负债的成本抵消不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时才成立。但在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利息率的上升通常总是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因此,只要 企业维持净货币债务人的地位,往往有利可图。
对实物性资金管理采用超额储备法。流动资金管理中所说的实物资金,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增加存货,可以保证企业生产、销 售的需要,实现均衡生产,防止意外发生,从而使企业经营更具有弹性。但增加存货储备的缺点是会增加储存成本。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建立经济批量模型,但在 通货膨胀时,必须对这一模型进行修正才能使用。
上一篇:如何实现零库存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