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用企业文化同化员工的思维

文章类别:人力资源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5月13日点击量:

企业文化可以同化员工的思维。所谓“文化”,即“文治教化”、或“以文化人”,其中“文”就是文明,而“化”是指“感化、变化、融化、同化”的意思,而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正常运转或存在、或发展所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文化体系,其作用在于让员工逐渐形成一致的价值观,甚至一致的立场,最终形成上下同欲的协同效应。

思维决定行动。人们的行动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观等主观思想决定或者是影响的,如果在企业战略执行中,部门之间因为对某些观点或情理的认知不统一(这也是文化冲突的根源),常常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行事,如此一来,双方越努力,则差异越大,矛盾也就越大。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宏图,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因为再好的战略和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

习惯的沉淀和积累也就成了一种文化。当习惯成为文化的显著标志就是:人们从潜意识里认为习惯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公理,是必须遵守的,甚至认为不这么做是不符合道德伦理的。

把这四条道理如图1所示串起来,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执行力升华成为执行文化的内在机理,也就是思维、行为、习惯、以及文化这四个要素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过程;对于个人来说,是思想与行为逐渐统一的过程;而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思想(执行的企业文化)与行为(执行能力)相互协调一致的过程。

要塑造企业的执行力,就要推动这个“轱辘”运转,也就是说,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员工养成一种符合公司要求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执行文化才会逐渐形成,并最终显示出执行文化对执行力的推动。

通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有的人认为应该从改变人们的思想入手,一旦改变了思维,态度端正了,要么像西点军人那样“没有任何借口”,要么像罗文那样坚韧持毅,不管是哪种,都是执行力的“标杆”。这种逻辑让不少人陷入误区,比如,用“兵”的理念管“秀才”,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员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是很难想象的,常常会引起大家的不满和抵触,消极怠工等对抗行为,如果从根本上不能协调,也会引发恶性冲突,正是因为定式思维和社会惰性的存在,让这样的一种改变异常艰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从行为上,来改变员工的行为,相对而言,更容易些。比如,对于一个因为态度散漫做事偷工减料;或者对于沟通能力差,不能正确领会上司下达的任务;或者是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加入自己认为是更高明的另类判断或决策,等等引起的执行偏差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贯彻一套标准化,结构化的流程,以及明确的规范和制度来控制和改变执行者的行为,执行者依照明确的规范养成习惯,虽然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受到流程和规范的约束,有点不适应,但是很快可以克服,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会让员工觉得执行这些标准化动作是很自然的,很合乎常理的。

而此时,标准化的流程逐渐变成一种条件反射或者是潜意识行为的时候,流程、规范、和制度也就成为企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能依着这种路径和方式,逐步推出更多的规范和流程,相信员工也不会觉得时时刻刻都有条条框框在约束自己。

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境界中,员工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已经被大幅改变,当越来越多的制度和规范被员工接受,并遵守,那么也意味着,员工都有一致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统一与协调一致,形成大家共有的习惯,习惯的沉淀形成了一种大家认同的行为模式,也会成为员工日常交流探讨的焦点,其本身也就是企业群体的主导文化,这种文化反过来也会潜移默化地推动思维模式的改变,直至大家形成一致的价值观、认识观。而这个过程也就是“轱辘模型”内部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个循环周期的全过程,同时需要重申的是:从动作到理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相互作用过程。

先从约束和调整员工行为的工具入手,通过对行为的改变,并让他们形成习惯,而习惯是文化的基础或者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实质,或者就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因为习惯就是意味着大家对这种思想已经形成认同和共识,文化的形成也就是企业管理理念的升级,此时,营销人员的思维方式也就已经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一切显得顺其自然,最终水到渠成,防止了从理念入手,由于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引起对新理念抵触的文化冲突,继而导致对行为的排斥的现象。

执行力首先来自对行为的规范。这是执行力的第一个层面——表层,在执行力的行为层面,执行力关键在于执行人员行为的一致性。第一层的粗放效果,是可通过制度,法规和权术力量来约束与引导员工行为而实现。

在中间层,执行力基于对战略战术策略的理解的一致性和清晰性,它聚焦于对策略本身理解的深度,能理解得越透彻,执行动作越清晰细致,换言之,执行力在于对细节的把握程度,做得越细,效果越好,可见沟通很重要。中间层的效果需要形成合理的运营机理,以确保沟通的顺畅与及时。

在核心层面上,其涵义在于执行人员能将每个孤立的策略方案与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等相联系起来,纵向平衡短期与长期发展,横向统筹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不仅要将每个细节动作执行到位,还要使各个动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协同效应。执行力的核心层面,需要整个组织上下形成一致的文化氛围,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藉以形成执行的文化力,以引导、约束、和激励员工的行为。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马向前-企业培训师
马向前老师

马向前老师简介 讲师称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级电子商务师 ----美国培训协会ASTD认证培训...

李明杰-企业培训师
李明杰老师

李明杰 资深新媒体领域导师 互联网化转型升级操盘手 IP策划运营操盘手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文...

枫影-企业培训师
枫影老师

企业数字化模型架构师 枫影 企业数字化模型研究员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特聘专家 千万级项目运营操...

人力资源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人力资源培训推荐公开课

人力资源培训热门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