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祥:不可替代的内部规范管理
文章类别:内部控制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7月29日点击量:
恒源祥的成功来自他自身的不断努力和清晰的战略构思,那就是以恒源祥品牌为核心、构筑上下游战略联盟。恒源祥寻找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一些生产企业。由于国内产能丰富,这种制造型企业数量很多,但是它们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没有知名品牌、没有通畅的销售渠道,所以产品既不好卖,也卖不出好价钱。但是恒源祥帮助它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恒源祥有品牌、有自己的商店,后来又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恒源祥的合作伙伴更多、质量也更高,恒源祥后来发展的部分制造型企业本身也有一定的销售网络。此外,恒源祥开始发展零售店和吸纳经销商进入自己的网络中,这些销售资源丰富了恒源祥原有的销售网络,恒源祥不再单纯依靠自己原来的小商店,而是逐渐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这个网络是以“恒源祥”命名的,进一步提升了恒源祥在战略性合作中的价值和地位。
恒源祥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是典型的双赢合作,如果没有合作伙伴,恒源祥的品牌就成了无根之水,无法产生价值。如果,恒源祥自己直接投资办厂、进入制造业:
另一方面,生产管理也绝非易事。恒源祥在这个陌生的领域内能做成什么样子,没有人能未卜先知。利用社会上闲置的生产能力,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获得实际产品,而且不需要承担投资办厂的风险。
恒源祥集中精力在品牌建设上,通过加强品牌力量使自己和合作伙伴都获得了效益。此外,恒源祥通过把销售类合作伙伴的渠道资源以及部分制造类企业固有的渠道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销售渠道。这个渠道是恒源祥自己无法单独建设的,也是那些合作伙伴无法单独建设的,只能依靠恒源祥整合、恒源祥强力品牌的号召力才能做到。
对于合作伙伴来说,虽然要按比例分成给恒源祥,但是也没有吃亏。因为,如果没有恒源祥品牌,他们产品的利润会低得多,所以他们按照比例分给恒源祥的是“恒源祥”这个品牌的价值,而不是被恒源祥凭空剥夺了自己的利润。而且,恒源祥能够建立宽广的渠道,这个渠道能够分享给所有的合作伙伴,任何一个合作伙伴想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建立起同样的渠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合作伙伴分给恒源祥的利润也可以看成是“渠道租金+品牌租金”。
恒源祥的经营模式,将制造资源、销售资源围绕“恒源祥”这个品牌核心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制造和销售的网络,恒源祥与合作伙伴实现了双赢。由于恒源祥控制了品牌,所以其地位不可替代,处于最关键的核心位置。
恒源祥的这种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整体的成本低。例如,当一家毛线工厂生意好的时候,一般就会增加设备、增加资金投入、继续扩大销售,但是,恒源祥没有采取这种方法,而是寻找新的工厂,然后让每一家工厂都共同生产同类产品,每个工厂只做一个产品。如果一个大工厂生产四个产品,或者四个小工厂生产四个产品,其效率就不如四个小工厂分别生产一个产品的效率高。四个工厂合作以后,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渠道,机器设备长年只做那个产品,在备料、生产成本、生产周期、库存商品量等方面都可以节约很多成本。而且,恒源祥负责四个产品的销售,销售渠道得到充分利用,销售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
恒源祥经营模式中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恒源祥做什么样的产品,并不完全是由恒源祥决定的,有时候是由恒源祥的其他合作伙伴决定的。例如,经销商根据对市场观察和把握的情况来选定产品款式,然后由恒源祥的加盟工厂生产,经恒源祥检验合格后贴上“恒源祥”商标销售。这种做法使联盟体系内的各方都能利用自己的市场信息,整个体系更有弹性,而恒源祥也不用担心自己被架空,因为产品最终要贴上“恒源祥”的商标,这个环节由恒源祥控制。
在产品线扩张时,恒源祥只做跟“羊”有关系的产品,例如,服饰、家用纺织品、袜业等系列产品,而跟“羊”没关系的产品就不做。这种扩张策略可以充分利用“恒源祥”的品牌,再通过对新产品线的成功运作进一步丰富“恒源祥”的品牌内涵。
MBO就是打工的人把老板挤走,自己当老板,所以,MBO深受企业中高级打工仔的欢迎。恒源祥是上市公司万象股份的下属公司,后来上海世茂投资成为万象股份的第一大股东。世茂投资一入股,就为恒源祥聘任了新的总经理,刘瑞旗被降为副总经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对于挽救了恒源祥并领导恒源祥发展壮大的刘瑞旗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正如刘瑞旗在1991年在上海碰壁之后,才在无锡找到更合适的合作伙伴一样,战术上的挫折有时为战略上的更大胜利提供了条件。世茂投资的入主也为刘瑞旗提供了MBO的机会,因为世茂投资作为专业化的地产商,对万象股份原有的非地产项目缺乏兴趣,因此有意将恒源祥等非核心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出去。
面对这个机遇,刘瑞旗启动了MBO计划,他设计的MBO方案是:先委托黄浦区国资局下属的新世界集团从万象股份收购恒源祥,再由刘瑞旗原价购入,而刘瑞旗的收购资金来自于恒源祥战略联盟中致富的战略伙伴的借款。对这些战略伙伴来说,借款给刘瑞旗无疑是一笔很好的投资,当刘瑞旗入主恒源祥之后,他们得到的回报不会局限于一点利息,这又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想做到“不可替代”,不仅要依靠其经营管理能力,还要依靠微妙的内部人事安排和一定程度的“管理混乱”——不能太乱,太乱了,自己也会驾驭不住的,企业也会失去竞争力。这必然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因为一旦规范了,就容易“被替代”。
如果企业家没有给企业带来利益而这么做了,性质就变了,这时,我们更应该将批评的矛头对准整个机制,因为这个机制除了“不会激励”这个缺点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会监督。在激励和监督乏力的情况下,MBO就变得尤其重要,由那些将企业带向成功的高层管理人员来MBO,是所有不好的方案中相对最合理的方案。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MBO,就应该立即改善内部管理,使管理规范化,由“人治”向“法治”过渡,这样,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也提高了,授权也增加了;如果不能MBO,那谁来接手日子都不会好过。我们看到很多成功企业在更换主要领导人后,业绩突然一落千丈,原因就在于此。除非组织部门派一个“能力高出很多”的人去接手一个成功企业,但是企业家资源是稀缺资源,不是什么人都能管理好企业的。
上一篇:宝洁的媒体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