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奢侈品需发掘更多品牌内涵
文章类别:市场营销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11月6日点击量:
对于电子商务也一样,要描述这样一个新兴的、以大信息量为支撑且繁琐纷杂著称的行业,或许也不会有任何教程比回顾这样一个刺激的商业冒险史更能让人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特殊商业模式的性格的了。电子商务承载了商人们太多的想像,从它勇敢地剥落传统商业模式繁冗环节,并大胆地注入了传统商业从未有过的创新元素的那天起,电子商务似乎就注定将成为商业历史的创造者,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商业神话,本文要介绍的就是此类神话中的一种,以此案例来管窥电子商务之一斑。
设想一下,如果钻石卸下了包装华丽的外衣,没有眼花缭乱的概念,放到一个毫无尊贵享受的渠道去售卖,没有了鉴赏师精致的显微镜和代表资历山羊胡,也没有柜台小姐殷切的微笑服务,面对这样一个脱离奢侈品营销主流,以牺牲尊贵感受为代价廉价地挑战行业潜规则的方式,那么消费者还会为此买单吗?
但站在美国电子商务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奇迹却是有迹可循的,美国这些年来的经济增长神话,其实正是互联网使用的增长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美国早在1999年年底就已经有接近4000万的家庭与互联网相连,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美国的上网总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了人口总数64%,已超过1.1亿,大约有5500万美国人经常上网发e-mail、浏览信息、研究问题和从事商务活动,如此规模群体是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不能忽视的,正是美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充足的消费群体使得美国网上B-C销售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电子商务,是件比较有趣的事。”九钻网陈斌说,“中国电子商务走的是不同于国外电子商务企业的一条道路。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因为交易安全经历过一段不被信任的B2B时代,之后,随着支付安全和对于加速资金周期的需要,现在的B2B随后进入了一个相对低风险的稳定发展时代;而紧随B2B到来的草根C2C时代,原本就是Web2.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顺理成章的事;但B2C领域这些年还一直处于一个缺位的状态,没人敢做。原因很多,有互联网购物环境未冲破临界值的原因,也有消费理念尚未成熟的问题,而企业经营思维更是背负了1.0时代的烙印,一举一动都很传统。如今中国B2C领域的兴起无论对于传统企业和非传统企业,都是一个机会,考验的是我们的把控能力。”九钻网CEO陈斌说。
如果你善于观察,你就可以看出,商场里最光鲜的黄金位置总是由外资和港台华丽的奢侈品专卖店牢牢占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经营珠宝的寒酸的小柜台孤岛群,它们常年高挂3—5折降价的大牌子,你返50,我就返100,你送巧克力,我就送内衣。本土企业的思维总是如此简单粗暴,他们总是想用价格优势来缩短营销环节流程,奢侈品领域同样延伸了这种“薄利多销”的惯性思维。有人说过:营销是勤奋人的行业。本土企业仅靠价格战和促销来缩短资金链衔接的奢侈品营销方式,显然是与人们购买奢侈品所追求的尊贵享受文化内涵和文化内涵背道而驰的。这样的方式在讲究品牌内涵带来溢价的主流奢侈品国际市场上,也是不入流的。
可以看出,中国本土奢侈品之所以竞争不过外资品牌的主要原因就是无法发掘更多的品牌内涵,连动带来的就是产品包装宣传环节的弱势,带来了整体行业的畸形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针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却并没有在九钻的网络直销策略中得到更多体现。
听说章子怡在某一届奥斯卡颁奖期间穿了Gstar的仔裤逛街被国外记者拍到,Gstar从此名声大噪,成为一线品牌。在采访陈斌的过程中,他也反复表达了对口碑营销的憧憬。我们希望,中国商业模式的新篇章能从B2C时代启航,造就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另一个神话。
垂直,我认为是垂直。这是一个规律,我们拿互联网企业比喻,在互联网普及初期,创业者普遍青睐大而全的门户,而随着行业的成熟,市场和服务做得越来越细分,每个细分的企业也做得越来越好,而这样的细分究其根源来看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要,传统的门户在以后不一定吃香,电子商务领域也一样,当当网这样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在图书行业并不一定就比豆瓣做得更强,设想一下,没准以后在选书的时候上豆瓣,进入社区的时候上Myspace,聊天上Facebook,视频用六间房,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支付安全其实分几大块,网上支付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C2C之间的交易。在B2B、B2C领域相对来说安全隐患比较小了。比如,快钱做电子支付,合作伙伴都是百度、国美这样的公司,我们相信他们的信誉。
目前能被称为B2C电子商务的一般都是一些新兴的小企业在做,新兴的企业就有一个信誉问题,但只要踏踏实实做产品,并且能够科学操作网络营销,那么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就能够使这些中小企业的雪球越滚越大。
今后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也会逐渐加入到这个阵营中来,比如苏宁、国美,这是一个趋势,而所有企业基于这些战略的出发点都是一个,就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会提供什么,信息和执行力是电子商务时代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上一篇:创造型员工的管理、培养与留住
下一篇:深度经济是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