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文章类别:职业技能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2月5日点击量: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职场中有跳槽经历的人占53.66%,34.77%的人跳了两次以上,60.22%的人有跳槽的想法。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往往新员工在终于可以独立开展业务时,便挥挥手与原来的单位告别,奔赴新的岗位。而且,在很多人眼中忠诚的分量过轻,以至于经常出现为多几百块钱工资就轻易跳槽的事情。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频繁地换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丰富,而是说明了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
有一个故事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猫头鹰急促而忙碌地在树林里飞着。一旁的斑鸠好奇地问:“老兄,你究竟在忙什么?”猫头鹰气喘吁吁地回答:“我在忙着搬家。”斑鸠疑惑不解地再问:“这树林不是你的老家吗?你干吗还要再搬家呢?”此时,猫头鹰叹着气说:“在这个树林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带着同情的口气说:“你唱歌的声音实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维,尤其在晚上更是扰人好梦,所以大家都把你当做讨厌的人。其实,你只要把声音降低一下,或者在晚上闭上嘴巴不要唱歌,在这林子里,你还是可以住下去的。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或夜晚唱歌的习惯,即使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的人还是照样会讨厌你的。”
寓意再明白不过,频繁跳槽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不良的习惯,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盲目跳槽的员工,他们的工作目标执行力往往不很清楚,期望值却很高,随之失望也越大。失望越大,对周围的环境或人的不满情绪就越强烈,从而情绪恶化,逐渐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动力,最终在公司里找不到适当的位置,不得不加入失业一族的行列。
露西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创办不久的文化公司从事展销业务,本来展览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在这一行里本是有美好前景可以开拓的,但初创阶段的公司业务并不是很多,露西的工资比一同毕业的同学少一半。收入上的差距使她心理不平衡了,她开始私下寻找跳槽的机会。结果跳槽不成,她在公司第二年的竞聘上岗中落聘了。
现代人一生当中平均要换5~6次工作。不过,在一个人的职场生涯中,换工作毕竟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大事,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想以跳槽来改变自己的境遇。有一位在两年内换了4家公司的员工感慨地说:“原本想通过跳槽得到更好的职位和待遇,结果发现处处碰壁,现实总是不如想象的好。”
对于忠诚,足以给很多自以为才子才女的员工们一点内心的震撼。他以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爱企业,对企业忠诚,才是员工应有的精神。
刘澜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设计公司工作,当时的工资是每月2000元,在同行业中并不高。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两年以后,他的工资竟然涨到了月薪两万元,还被任命为设计部主管。
刚去公司的时候,刘澜和公司进行了口头约定,双方约定在两年时间内刘澜的工资保持3000元的上升空间。但刘澜暗下决心,绝不满足于这样的工资水平。他一定要让老板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人逊色,他其实是最优秀的人。
刘澜工作的质量,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不到一年,他在公司里已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以至于另一家公司愿意以月薪万元的工资聘用他。但他并没有向老板提及此事,在两年的约定期限结束之前,他甚至从未向老板暗示过要终止约定。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不接受另一家公司如此优厚的条件,刘澜实在是太愚蠢了。但是,在两年的约定期限结束以后,刘澜所在的公司给予了他月薪两万元的高薪,后来还提升他为公司的设计部主管。因为老板很清楚,这两年来刘澜所付出的劳动,数倍于他所领的实际薪水,理所当然,他应当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刘澜对自己说:“每月2000元,他们只给我这么多,而我也就只拿这么多好了,既然我只领着每月2000元的工资,那么我何苦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呢!再说,我也不一定在这里长久地待下去,等有一定经验了,再跳槽去其他的公司说不定薪水会更多。”如果那样,你说结果会怎样?实际上这些正是当下许多员工的想法。正是这种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万的人与成功无缘。因为他们不知道,对于一个员工来说,还有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工作后面潜藏的机会。
许多职场中人渴望找到一个适合于施展才华、使自己能有所发展的工作环境,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过于频繁地跳槽,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更会影响到个人的道德可信度。几乎没有哪家公司的老板会任用对自己公司不忠诚的人。频繁跳槽的人,对忠诚是一种亵渎,其结果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职场,从一个普通员工到主管再到部门经理,甚至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位升迁过程应该说非常的不容 易。这个不容易的主要体现是,也许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或者你逐渐拥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而且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聪明似乎也是必不可缺的。所以当你的 角色由普通员工转换领导后,太多的人希望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自己完全超越于他们的那种聪明和能干,就怕别人说你不行。而这种心态如果慢慢演变成领导的一种工 作习惯时,这个癌细胞就开始在他的肌体内生根发芽并不断蔓延,最后将导致领导者唯我独尊、唯我正确的心态的形成,而下属的智慧就不可能与他共享,更不会有 智慧的碰撞与火花的出现。你的下属就不可能有承担责任和赋有责任感,执行也将是机械地执行,更不可能有创新!
“静水深流”,这个成语也许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静水流深,从字面上看来,这个成语是对大海、江河、湖泊等水自然现象的描述。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看到 的水平面,常常给人以平静的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的世界谁也不知有多深?底下有多少东西?或许还真是一片碧绿静水,或许急流向前,或许有许多旋涡,或也许还 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一切都不能知晓,都是在我们的一个未知世界里。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成功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他们往往能在喜悦中沉静中思考,在失败中从容面对,很少言表于脸上,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这种中国人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的境界。
上一篇:沃尔玛模式创新的巨大作用
下一篇:中国企业的中国式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