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热化的竞争下各快递公司的销售竞争策略
文章类别:销售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8月7日点击量:
“白热化的竞争下,一定是要培养客户,基础货量不能少,包括淡季也不能掉下去,这是整个行业的压力。”上述中通高管称,在淡季中,快递公司为保证业务增长和阶段性指标,会采取和其他行业一样的销售策略——降价。
“北京始发:韵达全国3块5不限重”“中通全国5元不限重”“端午时候国通甚至被曝有16个北京始发的城市1.5元/公斤,不分首重续重”……被困在“低价竞争”中厮杀的民营快递,正爆发着一轮新的唇枪舌战:互曝“白菜价”。
在这场激烈的争执中,不乏业界人士将此怒斥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恶性竞争。
不过,各快递公司总部人士均表示,并非官方降价行为,对上述具体价格也没法直接证实。
但有中通高管人士昨日直言,作为游戏制定者之一,他很清楚这种情况的可能存在。在他看来,这看似背离常规的价格,实则是多家快递公司的淡季“促销”。
即便如此,为上述高管及业界所共识的是,“白菜价”背后,是整个行业持续高增长下激增的业务压力,已导致越发惨烈的市场竞争。
伴随快递行业逐年持续的高速增长,各家快递公司年初制定的业务指标也会“滚雪球”般越定越高,并层层下发到各网点、站点。“这个背景下,淡季各网点的业务压力会更大,不排除违背常规的市场价格。”该中通人士说。
而被曝最低“白菜价”的国通总部人士同样坦言,由于加盟体制,总部对加盟商和客户之间质量改善的报价没有办法控制,即便有总部指导价,也难有具体的上下限,毕竟加盟商自负盈亏。
“即便乍一看低于成本价,也可能是综合考虑,并非一定亏本。”国通人士同时解释,快递是以量获取盈利的模式,每个网点都有自己的成本控制线,淡季如果不低价填充,更不会有效益,所以一定要靠“量”,降价是没办法。
但该国通人士也强调不提倡恶性竞争。上述中通、国通人士也均认为,不能将淡季的降价策略直接上升到“恶性竞争”层面。
此外,昨日快递市场人士还表示,不能笼统理解为“为了冲量就可以牺牲利润”,在他们看来,随着旺季的来临,“白菜价”自然会烟消云散。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民营快递企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业务量完成29.3亿件,同比增长70.1%,业务收入完成404.1亿元,同比增长50.9%,增幅明显领先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同时,民营快递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占全部比重分别为76.2%和64.2%,同比分别提高4.2个和7个百分点。
但多位快递市场人士看来,快递行业的增速依然不能满足电商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同时,民营快递服务体系间的激烈竞争并未因需求的增长而缓和。这其中很大原因还包括电商客户的极力压价,为争夺及维护市场份额,快递公司低价竞争依然在所难免。
“今年的竞争格外激烈。除了传统‘三通一达’外,快递二、三梯队中正在成长‘新四家’:天天、全峰、国通、快捷。”中通高管说。
对于成长中的快递公司来说,市场份额抢夺得更为凶猛,因为对他们而言,得不到市场就直接意味着淘汰。此前,因加盟商竞争压力过大,国通快递就曾被曝在杭州有加盟商“圈地”揽件的“出格”事件。
除此之外,即便以往业务量排名市场第一的申通快递,份额的争夺与维护也来不得半点松懈。有快递市场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起,申通已经面临被圆通赶超的危机,这种形式下,转型升级必然是主流,但价格战依然在所难免。
目前,尽管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但整个快递行业出现了成本高企、利润下滑等情况,投资回报恶化这容易催发加盟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据国家邮政局官方网站消息,上半年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38.4亿件,同比增长60.6%;业务收入完成629.8亿元,同比增长34.5%,远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
但是,整个行业的利润并不高,大多数快递企业的利润率低于5%,其还在不断下降,但人工、资金等成本明显上升。而且,“三通一达”、EMS和顺丰等第一梯队企业集中了80%以上的业务量,大量中小型快递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何文庆昨日表示,自红楼集团去年8月接手濒临倒闭的CCES并改名“国通快递”至今,一年时间已先后投入至少8亿元,全国扩建分拨中心购置土地已超300亩,公司2013年的计划投资总额度是10亿元左右。
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国通的资金扩张速度,已经是行业第三梯队里最快的,但接手CCES残局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资金实效的发挥。比如,成立于2010年11月,2011年7月才开始正式启网运营的全峰快递,投资金额远不如国通,但日均单量就已经突破30万件,超过国通。
此前有内人士分析,快递公司需要日单60万件及以上,才会渐渐改变前期“绞肉机”的角色,实现盈利。“烧钱不盈利”成为加盟商心中最大的焦灼。
徐勇同时指出,快递业的现金收入已由2007年的28.6元/件,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16.6元/件,以价换量的粗放型增长局面并未改变,对于类似国通这样新进的快递公司来说,更是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