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浅析大企业瓦解与产业产能过剩

文章类别:战略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8月22日点击量:

产业存在产能过剩,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传统产业如钢铁、化工、服装加工,或高耗能高污染,或处于价值链底端;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迅速饱和,包括光伏、风电、生物制药等,在前些年各级政府主导或推动下,一拥而上,恶果开始显现。

一些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认识到战略转型的迫切性,开始主动求变。因为在“李克强经济学”里,各种优惠的政策、银行贷款,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源源不断。然而,企业的有效选择似乎并不多。除了主动退出夕阳行业,不少企业想到了多元化。中联重科面对工程机械产能过剩,决定多元化战略转型,由工程机械板块一枝独秀,转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卫机械、重型卡车、金融五大板块齐头并进。然而,多元化战略如同用“化疗”对付癌症,良莠不分,副作用惊人,在目前整体经济不景气时尤其要慎用。

更靠谱的做法,是通过持续的创新产品研发流程,去发现新市场、新模式。早在2009年,水泥业就被发改委确定为“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各地方政府舍不得关停,沉疴难返,产能一直有增无减。但北京金隅集团近日表示,通过技术革新,已将传统水泥产业转变为“水泥制备、协同处废、余热发电及下游产业”几位一体的生态环保型新兴产业,在京的九条生产线可以消纳几乎所有类型的废弃物。

全行业的产能过剩,要求企业着力寻找细分市场的避风港。服装业曾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过去意味着贴牌生产和低附加值,眼下则是剩余产能的重灾区。但是,不少服装企业正在摆脱低端定位或外贸加工的模式,打造自有品牌瞄准高端或细分市场,比如前一阵轰动全国的“例外”品牌。在北京,细分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例如针对女性的蓝地、玫尔美、朗姿等,年销售已经超过5亿元。南方的一些品牌,如雅滢、江南布衣等,更达到20亿元的规模而不衰。

面对产能过剩,国有企业也开始行动。国企因为获取资源和资金的能力得天独厚,往往充当行业产能扩张的急先锋。但是,“李克强经济学”所强调的去杠杆化,控制投资额,对国企是一声特别的警钟。美国《大西洋》月刊就认为,新思路也许会刺激非国有企业实现增长。

神华集团颇有预见,升级产品从而升级产业,从煤炭开采这一初级业务出发研发策划,通过收购国家电网的煤电一体化业务提升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又通过研发煤制油、煤制气,以及烯烃类产品项目,有望转型为新型的煤化工企业。

国企的这些重大举措,遥相呼应今年1月由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等提出的方案,即以“战略重组”来应对九大行业的产能过剩,包括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等。这九大行业共有约900家上市公司,占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目标是到2015年,前十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大幅上升,比如在汽车、钢铁、电解铝行业,分别要达到90%、60%、90%。对照眼下的市场集中度,这样的目标显然极具挑战性,反映了决策层将产能过剩,主要归咎于过于分散的市场份额和决策。

这种认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与计划经济的理念暗合,却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相抵牾。众所周知,并购重组的交易成本很高,可行性却偏低。比如,6月底本来是各行业上报过剩产能的时限,但各地为赶末班车,水泥生产线不减反增。千里之行,出发就遇难题。就算最终能促成若干个行业巨无霸,由于行政性介入在所难免,结果大概会和当年上汽和南汽的合并差不多:创造价值难,毁灭价值易。

对企业而言,风雨飘摇之中,必须坚定信念,自助者天助,以创新手段找到新的增长点。如果一味等待政策,固步自封,将会一误再误,被动成为整合潮中的一员。组织的变迁要从整个背景世界来看,因为组织是基于人这样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来讨论的。人类怎么协同,是思想家和研究者始终研究的一个课题。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是最早的观察者。他发现,劳动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分工则导致了市场。市场的核心,斯密用了“看不见的手”这个隐喻,这个认识最终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另外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科斯,他最大的发现就是,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配置,所以他提出的命题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企业?原因是由于有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更加有效。科斯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人类协同还有别的方式。

因此,要么是市场,要么是企业,我们一直用这两种方式来解释人类大规模协同。但新科技带来了新的协作可能性,而且成本越来越低。于是大家开始讨论第三种可能性:当科斯所说的交易成本不断被技术降低之后,企业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前些年泰普斯科特的《维基经济学》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组织内部一种“分散+合作”的形式。海尔是不是原来的海尔、是不是一个制造业巨头都无所谓市场开发。他是在想,能不能完全变成一个平台,把员工变成一个个平台上的自主经营体,即所谓“小微公司”。这些小微公司和海尔平台发生关系。有点像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到的“三叶草组织”,有在册员工,即所谓的核心员工;也可以有在线员工,与公司保持一种松散关系,在海尔的平台上做事。这些想法对于一个制造业企业来说是很激进的。

如果要往这个方向走,首先的问题是,这些小微公司是不是有法人,企业内部有没有一个内部的创业市场?也不见得对所有这些问题都有答案,但他看到了组织的未来大趋势一定是“分散+合作”项目模板,因为未来制造业可能会完全变成一种分散的各地制造。如果3D打印本身变成一种基础设施,所有的设计都是可以在网上下载的,拿到附近的3D打印机就可以生产出来。在组织中,那么多人都在一个路径依赖之下做事,要改造他们是极其困难的。这其中有一个悖论:组织变形,要把所谓的“正三角”变成“倒三角”,变成中层是为下层提供资源的,“倒三角”形成之后,中层应该是整个消失的。但悖论就在于,整个变革的过程又需要这帮中层去推行。迄今为止大多数新锐的组织形式,都是新创组织带来的。新组织没有包袱,轻资产,非常容易形成一个适应性极强的组织形态。日本制造业的种种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就连GE这样的企业,韦尔奇也不觉得他的继任者伊梅尔特做得好。因此从全球范围看,传统组织还没有能够提供一个变形的成功先例。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刘建平-企业培训师
刘建平老师

刘建平老师 财税管理实战专家 福建省财税信息协会会员 税务局涉税专业服务志愿团成员 曾任:际华集团武...

王子墨-企业培训师
王子墨老师

王子墨老师 企业财务管理专家 21年财务管理经验 CMA管理会计师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员 曾任:江苏...

林一斌-企业培训师
林一斌老师

林一斌老师 财务管理实战专家 工商管理学硕士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CMA认证讲师 中级会计师、国家...

战略管理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战略管理培训推荐公开课

战略管理培训热门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