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教练的利与弊
文章类别:职业技能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3月29日点击量:
目前至少有1万名教练为企业提供教导服务—必然的,高管教练行业成为一个高盈利行业,但实际上高管教练弊大于利。原因首先在于,很多高管教练往往将自己包装成为提供简单答案、产生速效的“良医”;其次,即便有的高管教练承认问题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但他们也仍然倾向于只依靠行为的解决方案。波格拉斯认为,那些未曾系统接受过心理治疗教育的“教练”们,往往利用他们对客户的强大影响力而产生巨大的误导力,这值得人们警惕。
很多广受欢迎的高管教练都模仿体育教练,将一切既费时、又会导致“分析瘫痪”的内省程序剔除,以求速效。而对于那些将盈利摆在首位的企业高管来说,教练能够帮助其员工迅速提高业绩,这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卖点。
但这一做法极易将员工可能存在的潜意识冲突掩盖起来。从长远来看,不仅会给公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还会加重对员工的心理伤害。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J先生在一家电子游戏制造商担任高管。自从被提升为市场营销主管后,J先生就变得无法与他人共事:同事们抱怨他隐瞒公司战略、市场指标、销售预测等信息。同事猜测,J先生是害怕下级管理人员抢权才这样做的。为此,公司给他指派了一名高管教练。
在首次会议上,高管教练肖恩麦克纳尔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是美国十大盟校橄榄球队的队长之一,但麦克纳尔蒂一直深知自己离职业运动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于是转型从事高管教练的职业。在取得某所一流大学的MBA学位后不久,麦克纳尔蒂就成为了商界众所周知的咨询名人,即使是“最丑的丑小鸭”,他也能提高其管理技能,让其成为“白天鹅”。
麦克纳尔蒂的任务是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伴随J先生左右,直到后者能够胜任其职位。从合作的第一天开始,麦克纳尔蒂和J先生每天都要召开两次私人会议,由麦克纳尔蒂对J先生的行为举止和所作所为进行观察,并分析J先生没有处理好人际交往的原因。麦克纳尔蒂充分发挥了大学运动员的风格,为深感无能和焦虑的J先生鼓劲。“退缩者永无胜利,胜利者永不退缩”是其最为中意的勉励语句,有时候麦克纳尔蒂也会斥责J先生太过懦弱,应当像男子汉一样来应对职位要求。
在麦克纳尔蒂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不屈不挠精神”的影响下,J先生一改过去的懦弱形象,表现出自信坚定的管理者形象。而麦克纳尔蒂一旦看到J先生的行为改变,就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汇报说,后者如今能够胜任其工作了。
然而事实却是,在麦克纳尔蒂终止与其合作共事后不到一周,J先生就变得极其沮丧,不得不转而向擅长心理顾问的波格拉斯寻求帮助。
波格拉斯在与之详谈后发现,J先生的问题根源并不是害怕下属抢权,而是在于他觉得自己晋升过快。J先生不认为自己业绩出众,公司却将荣耀强加于他。另外,他对失败有着病态的恐惧。而麦克纳尔蒂作为教练,让J先生变得“不屈不挠”,这却更加重了困惑。J先生觉得这种领导风格是教练的而非自己的,担心这会被人认为是假冒的领导力。
波格拉斯提醒J先生,世上所有的虚张声势根本无法让他胜任新的职位,J先生真正需要的是分析自己恐惧的根源并排除它。只有当其进步是建立在自己而非别人的愿望及风格基础之上时,才能够有效地发挥领导力。
即便高管教练们进行了对象的实证分析,仍会落入“治标不治本”的陷阱。因为他们很容易掉入“行为主义”的魔网。
行为主义的研究是有益的,可以帮助员工控制特定行为、学会应对特殊情形。从行为心理学中衍生出来的方法,有时作用极其有限,难以解决高管能力的问题。而高管教练们偏偏钟爱行为主义的方式。例如,最流行的行为主义式解决方案就是自信训练。面对那些看似缺乏信心的高管,教练们就常常采用这一方法,试图通过训练让他们表现得更好。然而,这种尝试有时也是徒劳的。
波格拉斯最后提醒说,高管教练往往在他们赢得公司CEO的关注时最为危险。因此此时他们能够对整个组织施加影响力,带来干扰。很多高管教练精通商业语言和规则,能够从旨在提高高管个人领导力的讨论中,轻易地转向帮助整个企业的立场,这可能导致他们滥用自己的权力—这种权力滥用常常对企业没有任何意义。
大多数人都将“移情”理解成某人“爱上”自己的治疗师。加文对尼尔森形成了一种移情,它让加文在尼尔森面前就像是父母面前的一个信息依赖型的孩子。加文依赖其教练构思出的“最佳训练”来治理问题高管。很多企业高管都同其教练结成此种类型的关系。
即便高管们不“移情”,教练们也能够通过培训、提供各种用途的咨询服务等途径,很容易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为老板们往往不喜欢丢面子,在亲自批准了某项商业计划之后,往往会有很多的心理因素促使他很难放弃这一计划。当加文批准尼尔森的人员发展程序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时,他就面临这样的尴尬。
上一篇:携程的行业危机
下一篇:节俭是亚马逊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