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的发展规律
文章类别:内部控制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4月26日点击量:
企业生存是为了收入,而企业的存在理由是客户。无论是总裁还是生产经理、销售营销经理,只要是部门都会服务于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满足两个要求:必须明了组织旨在满足哪些市场需求,勤奋工作直到任务完成。
效率也许你的确实现了目标,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那么一个系统是否可能具有效率却缺乏效力?也是可能的,这通常发生于官僚机构中。组织虔诚地按指导手册、运营程序和政策等办事,却不问是否真正地满足了客户需求。
长期效力管理层必须预测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必须在组织内作好准备,满足这些未来需求。计划是根据对明天的预测来决定今天应该做什么。一旦明天的需求出现,组织应随时满足这些需求。
长期效率要保持长期效率就必须要整合。整合能力强的组织是个有机体,而非机械性的。在整合能力强的组织中,销售下滑的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包括前台的收发员,更不用说制造部门了。
组织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培养,在组织中的形成顺序是可以预测的。
追求期在这个阶段,组织甚至还未建立,创始人正“梦想”组织可能或者应该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创业功能开始形成。创始人通常独揽大权,组织的长期效力和长期效率都非常缺乏。行政措施通常都写在旧信封背后。另外,如果此时组织为了生计埋头苦干而忽视了效率,就将变得毫无使命感和目标感地工作、工作、工作。
如果执意要制定详细的组织结构图和岗位职责,创始人可能只关注产品和技术,把客户需求放到一旁或不予理会。
管理层在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时期,公司不是去创造机会,而是为机会所驱动。公司提出了许多重点,超过了在合理时间限度内能够把握的量。组织需要有足够的效力来平衡。学步期的异常问题主要是由效力和效率失衡造成的。表现之一是,富于创业精神的创始人狂妄自大,所冒风险越来越大,可能带领公司跌入深渊。初期的成功让他们变成别人不敢质疑的英雄。
效力和效率功能失衡的另一个表现是缺少明确的责任体系:谁对什么负责?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公司发展太快,尚不具备建立可行的组织架构的能力。人们头上戴着多顶帽子,有多个老板,谁该真正负责却弄不清楚了。学步期组织相对无序的增长造成了效力的缺失。公司将因为对交易或新产品分析得不够透彻而赔钱,还可能因违法而遭到政府、特许经营商、劳工等起诉。公司可能遭遇现金问题,因为其系统无法快速、准确地提供。这种危机爆发时,公司就过渡到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此时,发展效力的时机到了。
现在,组织将面临新的挑战。效力将威胁到效率。健康的第三阶段组织随着效力的形成,会逐步稳定效率而不是减少。而效力的形成为代价,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这个阶段销售收入的增长不会像学步期那么快。组织的可控性、可预测性增强了。但是,胸怀远大的领导者还没有被排挤出去,只不过担任另一个职务—董事长或者总裁。
为了确保顺利过渡,不会发生上述冲突,组织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架构—否则处于第三阶段的组织就会出现异常:效力无法形成,或者效力的形成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这会让董事会解聘创始人,把权力交给以效力管理风格为主管事人员。这样一来,组织就失去了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短期内组织会稳定下来,长期则却会丧失市场地位。第三阶段表现异常的组织的另一个症状是,效力膨胀,不仅创始人被排挤出去,其他所有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员都被排挤出去。公司获得暂时稳定,甚至盈利更丰,还会消除浪费,产品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然而由于效率缺位,公司将缺乏创新和对未来的规划,失去市场地位。
第三阶段异常的另一个表现是“分道扬镳”现象。由于要发展效力,组织需要减少对P功能或效率的关注,这会产生内部政治斗争。如果企业由两个合作伙伴创立,一个主要负责销售、营销、技术和产品开发;另一个以内部为关注点,负责采购、财务、行政和运营等工作。假设这两个合作伙伴缺乏整合能力和共同的创业精神(效率),伙伴关系将会破裂。一般来说,效力型风格的合作伙伴会买下公司,效率型风格的合作伙伴会离开。
第四阶段效力形成后,组织就拥有了四个主要效力成分中的三个,现在可以重点关注人员因素,关注薪酬管理、绩效评估、人员培训与培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
进入第四阶段并不意味着公司将一劳永逸。随着I功能的增强,四个功能之间的相对力量开始变化。组织开始衰老。
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观点:组织是兴盛还是衰亡,成长还是变老,并不取决于其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两个因素:组织的灵活性和自控能力。灵活性是效率的表现,自控能力是效力的体现。
若效率长期疲软,梦想和变革越来越少,对未来需求听之任之,当这些需求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只好卖过时的产品。在公司中,成功者并不是懂行的人,而是善于钻营之辈,他们跟对了人,从不兴风作浪。如果你一直低调,你甚至能当上总裁,组织成了一个不接受新会员的社交俱乐部。创新者效率往往成为众矢之的。为了保持成功,公司往往会通过提价来提高收入—然而,其绝对销量出现下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又落后,价格又高,这种情形不可避免,公司将为此付出代价。现金储备会被耗尽,并很快出现负现金流。随着企业家精神(效率)的最后沦丧,公司的消亡进一步加快。机构期组织仅具备形式而已,却不能有效满足顾客需求。官僚组织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外部支持(政治支持或社会支持)而不是客户。当官僚组织无法负担政治债务时,这种支持就会消失,官僚组织也会垮台。一个庞然大物瞬间分崩离析,组织消亡。
上一篇:为什么说互联网是生命空间
下一篇:制定可实施的战略人力资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