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讲述企业自己的故事
文章类别:行政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7月18日点击量:
企业的大多数人,已理解企业高层领导人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也准确地把握了其内在含义,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要以这种价值观念为选择的依据和判断的标准。企业领导人为了让这种价值观念变成企业所有人的行为准则,会对由相应价值观念提炼的警句、格言所表达的价值关系进行反反复复地灌输,从而让企业员工逐渐接受警句、格言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并内化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这就是把这种价值观念所表现的标准和要求,直接转化为强制实施的规章制度。即把警句格言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变成每个人的行为标准,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迫使企业员工按照这种价值观念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这种警句、格言所表达的价值观念,不仅是嘴上说说,而且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
不但重复的警句、格言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变成人们的行为规范要求之后,只要延续一定的时间,它就会变成人们所自觉遵循的一种习惯。因为由价值观念转化成的制度规范,把价值观念的要求与每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了,使每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按照由这相应价值观念转化来的制度规范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当这种外在强制经过长时间地反复后,也就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形成近似本能的反应,就像熟练的汽车驾驶员遇到特殊情况,不用思考,手脚就会自然而然地采取相应措施一样。
到这时,也只有到这时,企业领导人个人的价值观念才转化为由他所领导的企业所共有的价值观念,成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
战略管理管的是企业短期利益,文化管理管的是企业长期利益,它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战略管理关注的是收入和利润,文化管理关注的是税收和员工健康,或者就业。文化管理更长期、更隐性、更根本,实际上,文化管理是企业的长期战略管理。
人们贯以“文化人”这个词来形容某个人的气质、知识涵养等品质,显然,“文化人”是对一个人品味的高度评价。文化人更重要的是要体现表里如一的素质,不但外表象有文化的样子,而且肚子里的确有货;同样,在谈到某个企业有文化时,说明这家企业不但会经营,而且还是个有文化的企业。
国内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文化,也并非有文化的企业没有高低之分。没有文化的企业很多,甚至连基本的劳动合同都不肯与职工签;而有些自诩有文化的企业,其品味低的也数不胜数,如哪些劳动密集型的、流水线型的、贴牌出口企业里,完全都是没有独立灵魂的机器工厂,它们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挣血汗钱这种价值观,这等企业要说一点没文化还不准确,要说有,只能是比黑砖窑多穿了件漂亮衣服而已。
不是什么企业都有资格谈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悬挂在车间、办公场所内的标语口号,其养成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需要若干年苦修而成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达到成熟之后自然散发出来的魅力,绝不是靠涂脂抹粉能实现的。
虽然时下很多人都在谈论企业文化,但鲜见有人能把企业文化说透。其实相比企业战略、管理、绩效考核而言,谈企业文化是最难的,企业文化是混沌的,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不可轻言的。
那企业文化到底怎样才能实现从无到有呢。认真地讲,流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说法除含有速成的意思外,还有拼凑的感觉。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象老熟的酒一样醇厚,也和练书法差不多,是在不知不知觉的“心追手摹”过程中养成的一种气质。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文化组织。企业中的人们如何互相作用以及他们的基本信条都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于是人们频繁地以拥有强大而广为认可的企业文化来解释通用电气、强生、宝洁等公司成功的原因。反之,人们也经常指出强大而一成不变的文化是通用汽车等企业陷入麻烦的原因。
企业的文化管理可以有很多方面,它不仅是一种软性的不可捉摸的东西,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管理行为,有时还是一种改革。
企业的文化管理可以有很多方面,它不仅是一种软性的不可捉摸的东西,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管理行为,有时还是一种改革。例如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善、官僚式组织的破除等。另外,企业的文化管理还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和对公司价值观念的认可。
考虑到多数民营企业建厂时间短而又有迫切建立起自己企业文化的客观现实需求,首先把自己的企业坚持做到十年,再做到保留一部分伴随企业成长起来的老员工;做到十年就有了沉淀,有老员工在,就保留了种子,他们就会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把企业的故事一代代讲述下去。
上一篇:何谓企业管理的成功变革
下一篇: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及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