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如何造就成企业未来的骨干精英
文章类别:人力资源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8日点击量:
每年有大量的管理培训生输入各大公司,他们可能会被派到各个部门去轮岗。根据轮岗的情况,他们和公司在相互的观察中选择他们未来的职业定位,被当成未来的骨干精英来培养。
今日之职场,你若听到一个同事对你这么说,必然极其反感吧?在大家都提倡先做人再做事的氛围里,很多人把处好职场人际关系看得极重要,恨不得把同事都变成朋友才好。所以,怎么可能会支持持这种论调的人?
于是,不难想见,持这一主张的,初入职场,就毫无意外地遭到了集体讨厌和排斥。的可恶表现在:
第一,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不给人留情面。第二,当仁不让,不知收敛地自表现。不错过任何一个能发挥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不管别人是不是因此显得很暗淡。第三,对周遭的排斥和反对视若无睹,不怕得罪人地争做出头鸟,却一直都没被枪打下来。没错!之辛辣,有史可查,一贯就是狠角色。可未必就不是个好角色。
职场战友情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此姑息包庇护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互放水,这样的友爱看似融洽,实则可悲,它将导致战场上不敌对手,集体阵亡。
所以,情愿做那个在平日训练里不断跳出来、一针见血点出问题并督促集体改进的人,如此,大家不得不被逼动起来。于是,有的地方必不缺张力和活力。
没被排挤掉,也没被干掉,依然鲜活。所以,奉劝过分讨好他人的年轻人一句,不妨做个促进团队提升的狠角色!那是最好的职场捷径,也是个难得有人能胜任的好角色。
它起码必须包括如下特质:第一,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迅速发现组织停滞不前的病症所在,并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二,说话算话、强势作风:科学地决策,并能够监督决策的执行和有效性。
第三,倡导创新、结果导向。第四,成就需求、前瞻视野:有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能够预见组织发展的方向以及现存人力资源与未来的差距;能够有效地辨别未来人才,裁减掉不适合组织发展的拖后腿人员。
第五,系统视角、敢于变革:能够从系统内外观察组织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既要把自己当作组织的一部分,又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系统中的领导者,能够带动员工队伍打开局面、打破常规,获得良好的效益。
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的薪水少了?所在企业支付能力不够强;所从事的岗位在企业内横向的价值偏低;企业对们能不能在这个岗位做好还未有明确的判断,因此薪水滞后了;最后一点,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判定存在偏差。这四点得到了多数博主的认同。说白了,也就是公司没钱,你不重要,你的努力还不够,你想歪了。
比同事的薪水少,多数人都会介意。薪酬差异可能带来员工主观情绪上的波动,如沮丧、不满,进而影响工作。“高业绩员工带来的好处似乎被低业绩员工的负面影响抵消,他们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并因此变得更不努力。”
英国《经济学人》也曾分析过这一现象,不过它不仅看到了其所引起的情绪上的负面效应,也关注到了少有人发现的另一个效应“隧道效应”:高薪水的同事会让你有动力去争取机会拿到同样的薪水,特别是处于公司成长性、工资差异和人员流动性较高的环境。
然而大大超过自己能力的“非常高薪”往往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埋下隐患。景素奇讲述了一个故事,T先生是一位超百万年薪的经理人,在D公司工作两年。刚入职时是一名中层经理,半年后提升为总裁助理,又过了半年提升为副总裁。当提升为副总裁后,年薪跃升至130万,高出同行同职经理人平均薪酬一倍以上!可惜只拿了一年他就离开了。而离开后,T先生曾拿“非常高薪”的代价是三年待业。
这段故事经景素奇分析后,感觉类似一个关乎金钱的爱情故事—老板与经理人看对眼了,一个觉得为对方多付出点钱也无所谓,至少会得到百分百的忠心。而对方先是心存喜悦和感激,而后慢慢觉得理所当然,直到倦怠,中间双方摩擦不断,最后出钱的大爷怒了,觉得自己亏了,两人不欢而散。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类经理人在后来的再就业过程中,一直难以忘掉曾经的高薪,放下身段重新开始,眼前即使有很多机会,也都觉得委屈了自己。于是,挑挑拣拣,蹉跎了岁月。
拥有类似经历的经理人,都体会到那种一脚踏空后的恐慌与无助。究其原因,人也算是一种商品,们究竟值多少钱,还得遵循市场和商品经济的规律。如博主“俞波”所说,“首先是多少价值,就能卖多少价格。其次是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当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老板就杀们的价,当市场供小于求的时候,们就能和老板讨价还价,把自己卖的更贵。”
而不合理的买卖,终将被推翻。老板亏了,员工亏了,都不会乐意。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变化并趋于合理。景素奇持有同样的观点,“企业的发展周期是有阶段性的,每个特定时段需要对应的阶段型经理人冲锋陷阵。于是高薪诚聘都是明显带有阶段性,不可能长久。一旦问题解决,经理人也就只好离开了。”
“既然是高薪,意味着对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你给企业更多的回报。”所以,当老板给你高薪时,先别高兴太早。
在面临高薪诱惑时,先问问自己,这是自己应得的高薪,还是带有病毒的“非常高薪”。高薪是金苹果,也是达摩斯之剑。对自的认识,是高薪与“非常高薪”两者之间的鸿沟。
上一篇:金融行业请给消费者空间!
下一篇:网络营销中的口碑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