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应该如何通过竞品
文章类别:研发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年3月20日点击量:
1. 竞品选择与分类
首先,确定哪些产品是主要的竞争对手。这通常基于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技术领先程度等因素。将竞品分为直接竞争对手和间接竞争对手,以及潜在的新进入者。
2. 收集竞品信息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竞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公开报告:财务报表、投资者关系资料。
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文章。
产品拆解:购买竞品进行拆解分析。
专利分析:研究竞品的专利布局和技术路线。
供应链调研:了解竞品的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成本。
用户反馈:通过用户评价和论坛讨论获取信息。
3. 分析成本结构
3.1 直接材料成本
通过拆解竞品,识别主要零部件及其供应商,估算原材料成本。
3.2 制造成本
考虑人工、设备折旧、能源消耗等制造成本。
3.3 研发成本
分析竞品的研发投入,包括人员配置、研发周期、试验费用等。
3.4 销售与营销成本
评估广告投放、促销活动、销售渠道建设等成本。
3.5 管理费用
考虑行政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间接成本。
3.6 利润率分析
结合售价和成本,计算竞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4. 评估研发能力
4.1 人才团队
研究竞品公司的研发团队规模、背景和经验。
4.2 研发投入
分析研发预算、研发中心数量、研发项目数量等。
4.3 技术创新
通过专利申请情况、新技术应用等评估创新能力。
4.4 研发成果
考察新产品推出速度、产品质量、技术领先性等。
4.5 合作伙伴
了解竞品的研发合作网络,包括高校、研究机构、供应商等。
5. 对比分析
将自身产品和竞品在成本和研发能力上进行对比,找出优势和劣势。
6. 制定策略
基于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如:
成本优化: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提高价格竞争力。
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差异化战略:开发独特功能或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
市场定位:调整目标市场和用户群体,避免正面竞争。
7. 持续监控
竞品分析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定期更新数据,持续监控竞争对手的变化。
8. 风险评估
评估竞品可能带来的威胁,如价格战、技术突破等,并制定应对措施。
9. 结论与建议
总结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指导产品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海淘狂欢背后
下一篇:首例自动驾驶车致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