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十年之痛
文章类别:领导力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5月10日点击量:
企业在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摔打之后,各个方面基本都固化了,约定俗成了。无论是业务模式、企业文化都已成型,主要核心人员之间已达到默契程度。这些对企业的稳固是有极大的正面作用——但对企业的突破和发展,则要辩证看了。虽然企业一天天在长大,但老板拍板乃至集体决策的事情,总执行不到位,战略目标几乎变成了永不落地的口号,企业在沿固有的模式喘息前行。
1.战略与执行力的冲突。企业每年都制定了很漂亮的战略目标,但执行力就是跟不上,远远不像企业少年期那样翻倍增长,甚至增长超出想象,干什么都得心应手。
2.商业模式与市场变化的冲突。创业头几年一直为形不成商业模式而烦恼,后来逐渐形成了商业模式,当正在为自己的成型而又成熟的商业模式自豪时,却发现市场变化了,固化的商业模式错过许多商机。进而发现了,市场越来越不是自己能适应和把握的,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越来越摸不透市场的感觉。
3.服务模式与客户新需求的冲突。青春企业服务模式都已经成熟,甚至开始标榜和宣传自己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然而客户的需求却发生了新的变化。
4.企业规模与风险管控的冲突。企业有多个OFFICES,多区域发展,需要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可企业的管理能力就像一个青春期男孩的筋骨,个头虽有,但不足够强健,于是企业的大小风险经常发生。而企业的个头还在一天天长大,于是风险管控和企业规模冲突不断。
5.元老忠诚与能力需求的冲突。企业的元老们已跟随企业一路成长而来,少则也有四五年的司龄,员工们对企业的忠诚和感情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这些忠诚的元老们跟随企业一路成长,能力模型大多已定型,但企业的规模逐渐壮大,需要更高水准的能力,很多事情元老们虽有忠诚与热情,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定的事情往往干不了或干不好。
6.能力与信任的冲突。过去企业规模不大时,老板采用目视管理,或信任管理,能把企业操持运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目视管理已经失灵,信任管理也不凑效;而引进有能力的人,大家又缺乏相互的信任。于是信任和能力的冲突越来越明显。
7.渴望规范又希望自由的冲突。由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每天都发生新的问题,靠老板和领导、管理者个人随机应变的决策和指令已不能适应公司运转了,指令冲突的有,理解指令有误的有,假传圣旨的有。于是大家都希望规范,但大家又都习惯了自由,都希望规范别人,而自己自由,于是规范和自由就发生冲突了。从老板到员工,普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每一位关心企业的成员共同的感受。几乎企业内所有有使命感的员工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若何、若何、奈若何?
企业里有元老;虽然属性是企业,但已经有了官僚;虽然还没有稳固的市场,但企业内已经有了稳固的地盘;虽然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但几乎所有老人都十分惧变;虽然相互之间矛盾重重,但围剿空降兵却惊人的协同;老板既要呵护新人,又要安慰老人。老板活得很累。
新来的人,基层一线的人,面对信任体系下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层产生了惧怕心理,甚至要办成事情,得求管理部门的人。于是官僚就产生了。各管理部门、各经营单位内部的同事们,长期共同的奋斗形成了友谊,有了很深的感情,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小圈子利益逐渐形成,维护本位利益的现象经常出现。
企业反复折腾后,若经营、管理、文化等方面没有突破,会逐渐导致全员士气低落,没有激情;时间一长,就麻木了。而当看到其它同行企业一骑红尘跑远了,还有后起之秀的企业逐渐逼近和追赶上,甚至超越了自己,于是又有了焦虑。但焦虑时间长了,仍没有改变,逐渐大家又都习以为常,甚至认为这是企业的常态。焦虑中的麻木,麻木中的焦虑,二者都是病态。渐渐这病态就成了常态,可这种常态下的病态能维持多久?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一定的平台优势,经济实力也有了,就有条件引进职业经理人。可引进的职业经理人,薪酬必然高,薪酬高只是诱发矛盾的因素之一,重要的是改变了利益格局。
上一篇:快公司的欲速而不达
下一篇:学管理者营造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