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及转型的增长点
文章类别:国际贸易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7月10日点击量:
企业之所以停滞成长,往往都是由于自我暗示性的自我限制,限于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而不能够找到新生的机会。其实,公司是否可以长久不衰或者由旺而衰,实际上是决定于经营者的心态,并不决定于外在的环境,并且还取决于经营者如何去组织与创造新的成长机会。
企业要么适应它而获得可持续发展,要么抗拒它而走向衰败。企业转型已到了决定生存的时刻,没有一个行业是完全100%的成熟,而没有可以再渗透的市场;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大到没有成长的空间。就是新兴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公司也面临裁员、转让、并购或关门的命运。因此,各行各业若不随时思考升级、发展,都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企业在面临困难或是遭遇发展瓶颈、希望摆脱现状时,需要仔细考虑的是:自己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短期和长期来看,必须要优先处理的问题是什么?怎样的业务流程会更有效率?企业发展的机遇有哪些?此外,在企业决定转向新的发展目标和模式时,不但有战略选择的风险,同时也面临与原有的业务、组织形式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冲突,因此企业转型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程。
相当多的企业机械性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一厢情愿地认为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方案。比如,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展,企业不得不招聘大量新手,而大量新人的进入又带来日益突出的员工培训和经验积累问题。人们解决问题时,往往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见得管用。就如同在路灯下找遗失的钥匙,人们已经习惯于在有光亮的地方找东西,殊不知钥匙可能遗失在路灯照不到的阴暗角落。企业界往往对成长速度有着不断加码的追求。快——更快——最快,这种追求往往导致系统崩溃。
企业要长盛不衰,必须不断地进行转型,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而转型主要沿着产品和市场两个方向展开:或者选择开发新产品,或者选择开拓新市场。当企业感觉到原有产品在原有市场上实现突围无方时,就选择推出新产品或进入新市场,如此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通过这种转型获得转机和生机。企业转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相关行业或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进行联合或兼并,开展多元化经营,企业转型的另一种典型形式,就是一个企业从一个行业中脱离出来,转到一个全新的行业中。
那些成功进行了重大变革的公司,尽管彼此面对的境遇大不相同,但它们都显示出了某种共性。这些公司的领导者都是经验丰富的实干家,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他们经历了多次组织变革(而且很多人在早期经历的都是不成功的变革)。他们知道成功不仅仅是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或者滔滔不绝地吐漂亮的专业术语。成功的转型需要丰富的管理常识。但不幸的是,运用这些常识却是一种珍稀的能力。
尽管转型迫在眉睫,而变革的目标也十分清晰,但不确定性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要抵制变革。为了让转型真正能够展开并获得成功,领导者必须非常坚定,既要信心十足,又要谦卑。
底层员工由于认为他们的中层管理人员无法管理变革的进程,而感觉到被抛弃的情况。有时候,这会表现为由于中层管理层的结构总是变动,导致中层管理人员不正确地将变革意图转化为他们下属的相关日常工作,因为这些管理人员不熟悉他们下属的日常工作内容。
组织变革往往被理解为“自上而下”的过程——是老总决策、宣贯和执行的过程。但真正的组织变革带来的是对企业领导团队的冲击,最需要变革的是企业的老总,最终产生最大变化的也是企业的老总。
所有学习都包含思考和行动两个方面。所有学习都涉及我们如何与世界交往互动,以及从中能开发什么样的能力。有所不同的是知见的深度,及其所带来的不同的行动原动力。如果知见从未超越事件本身和眼前情况的表面层次,行动就会是反应型的。然而,如果能深入参透更大的整体及其所生成的“现实”,以及我们自己与这个整体的联系,那么我们行动的原动力和有效性就将极大地改观。
每个企业都可以是不断成长的公司,全看企业经营者如何去界定自己的空间和经营结构。营销专家肖明超总结每一个行业中顶尖级的大公司的经验,有三个具体的策略方向可以供参考借鉴:
企业转型与升级需要是一个新经营结构型态的转变,不能完全依循旧有的经营模式与经验。在组织架构、型态、流程、经营策略模式、行销方式、物流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都需做彻底的结构式变化,并且转变为一个新的经营运作型态。许多转型升级成功的案例除了产品升级之外,更有完善的品质、服务、流通、管理、价格等的竞争优势策略配合。
在商业模式转型前,公司高管要自问清楚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新商业模式的目标是什么?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新活动?这些活动之间是如何相关联的?哪些活动是企业必须自己开展,哪些是可以由合作伙伴开展的?需要采取何种治理结构?新模式为利益相关方各创造了什么价值?最后,收入模式,比如价格策略等将会有怎样的改变?
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参与日益全球化的竞争,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宏观经济发展提出的“又好又快”的政策要求。这意味着它们不仅要适应更广范围的市场竞争,还要适应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在这场竞争和转型中确立新的竞争优势,获得资本的再次积聚,中国企业必须对财富创造的主体——人,拿出创造性的思考,要思考如何使企业顺应这种全球化不断深化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形势,要思考如何使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转型,以便为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企业制度发展的规律
下一篇:中小企业管理精细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