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生产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软实力
文章类别:生产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3年8月13日点击量:
“精益生产、精益管理是一种经营管理理念,强调持续改善,全员参与,它不特指某一种方法或窍门,而是企业走向卓越的一个持续不断的改良过程和行动。”持有这个观点者,是合众资源•3A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承元博士。
通过减少生产、管理中的设备、人员、原料、库存浪费来降低成本,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做到高品质、准时生产、敏捷交货,是企业学习精益制造的目标之一。但是在实践中,不少企业认为所谓的精益制造就是5S、看板管理、TPM等一系列工具,因此,流于形式的学习模仿导致事与愿违就不足为奇了。
正因为精益制造的目标是尽善尽美,持续改善,企业首先需要调整的就是开展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态度。
生产办公及生活家居的圣奥集团认为发动一线员工自发改善的热情是开展精益制造的关键。因此,圣奥集团首先解决的是让员工愿意做改善的事情,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如何引导员工对现场改善、流程优化这些“跟自己看似无关”的事情关注并投入热情呢?圣奥集团副总裁党新民说:“我们的切入点是降低粉尘,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家具行业有个特殊性,就是粉尘比较大,开料打磨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工人们工作两个小时头发都会变白。为此,圣奥组织工人、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在一起考察粉尘主要来自哪些环节,如何回收粉尘。因为现场的整洁带给员工的是舒适,因此工人提改善提案的热情很高。通过一些小的设备改造,4个多月下来,车间的粉尘问题基本解决;工人的改善意识也大幅提高,有好几百个提案都得到了实施。
企业开展精益管理成功与否的首要前提是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党新民说:“领导有没有决心做这个事很关键,出现问题,不能轻易怪下面执行不好,执行不好还是上面有问题:在资源上是否做到及时响应和支持;定目标的时候是不是好高骛远等。”
由于精益管理提倡的是全员参与的持续改善,所以对于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者来说,如何激发员工的改善热情也成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应地对于管理者的评价标准也会有所改变。党新民说:“管理者要从医生和警察的角色扮演转变为教练,教练的职责就是看到问题点,启发员工如何做的更好,让他自己去实践。”对此,洪春玲也认为:“管理者要成为搭台看戏的人,舞台上唱戏的主角是员工,管理者负责鼓掌吆喝,鼓掌是奖励,吆喝是造势。”
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撮而就。江钻和圣奥都是从改善提案做起,先改善一个工序、环节的问题,再进入涉及多环节或者多部门的流程优化。改善课题通常由部门、车间或跨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一个团队来解决,“把问题抛出来,根据调查数据,立项写计划,然后实施,检查确认效果如何,最后将有效的流程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PDCA(Plan-Do-Check-Action)”党新民介绍说。在江钻,改善课题分为A级和B级,A级属于公司级的,有专门的精益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指导;B级的课题就由相关部门自行负责实施,公司只定期检查。“通常,我们的改善课题实施率都达到了80%。”洪春玲说。
通过流程改善,圣奥制作沙发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了一天半。他们改变了家具行业分散式作业的工作方式,形成标准化的流水线,从而做到了批量化地制作家具。
党新民说,从原来的现场改善,到流程优化,再到如今圣奥正在逐步地将精益管理引入研发领域,称为并行开发。也就是从产品立项开始,研发、销售、采购、市场就必须参加,“过去研发自己闷头干,研发、生产、销售环节是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串联式’的,现在我们把他们几个部门组织到一起,共同参与产品定位、价格、市场策略的制定,并明确各自的任务”,这样产品从立项开始,其他部门就着手各自的工作,不仅缩短了彼此沟通的时间,而且也有效预防了出现问题互相扯皮的现象。并行工程实施后,圣奥新产品的销量与原先比增长了七八倍。
“要想让精益管理长久地实施下去,配套的激励考核机制至关重要。”洪春玲说。江钻五年前将精益管理奖提到总公司层面。每个季度子公司对申报的改善项目进行评级和奖励,虽然钱不多,但是通过公示、组织发布会等形式,为优秀员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成绩的舞台。每半年总公司都会举办改善项目发布会,全体领导都参加,气氛隆重,营造重视改善的企业氛围。另外,江钻在奖励机制上对于改善项目允许重复激励。比如原来工会有技术革新奖,团委也有创新奖,这样有可能一项提案能够同时得到几个奖励,“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重在荣誉,员工的积极性很高。”洪春玲说。
在考核方面,江钻也将精益管理纳入其中,为了使考核更能体现员工工作效率,江钻将考核授权全部下放到基层,主管直接负责员工的绩效考评。“精益管理也包括薪酬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财务上的支持,人力、智力资源的支持都要到位”,洪春玲和党新民一致认为。
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刘承元的肯定。在他看来,国内许多企业之所以学习丰田精益制造多年却不得要领,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丰田精益制造的本,即软实力的研究、借鉴和学习,除了革新管理思维外,还要在企业内部逐步培育改善文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软实力”。
上一篇:面试题换个说法鉴别真正人才
下一篇:企业成本管理的运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