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础管理系统活动
文章类别:项目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7月4日点击量:
企业的基础管理和战略管理一样重要。当企业遭遇危机,大多可归结到两点上:要么是战略决策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要么是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出现了弱化。如果战略是企业实现使命和远景的计划,那么基础管理体系就是企业实现战略的内部生态系统。内部生态系统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企业就具有抵抗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战略是解决宏观的问题,基础管理体系则是解决微观的问题。战略管理优秀,企业可以迅速的做大;基础管理体系优秀,企业才能做强;如果在这两个方面都很优秀,那么企业就能够做久,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基础管理体系作为管理活动,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而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链交付上。笔者长期的研究发现,基础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服务于企业价值链交付的基础运作体系,一是价值链交付的基础保障体系。基础运作体系是围绕企业的价值链展开的,不仅要实现一流的价值链交付,更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保障体系,主要为基础运作体系提供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执行保障、信息保障,确保基础运作体系能够顺畅的运转。
在基础运作体系的个性化打造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运作制度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对于处于中小企业来讲,具有科学、规范、系统的基础运作体系,能够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良性、顺畅的状态。基础运作体系,主要是服务和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竞争力。这方面做好了,企业才能为规模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全体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和遵守,是基础运作体系的思想保障。使命、远景和共同价值观,能够确保员工的目标一致、核心理念一致;先进的企业经营哲学,能够确保企业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在企业文化上进行明确,都需要在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上共同遵守。企业文化不是空口号,而是理念和指导思想上实实在在的东西。在企业文化明确的实践中,使命、远景、价值观,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和核心团队进行研讨、提炼,形成明确的个性;而先进的经营哲学,则是可以在批判的继承原则下从优秀企业吸收,也可以在自身的成功实践中升华。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企业文化是应该讲,但不要过多讲的东西。偶尔的务虚,可以带来思想上的统一和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但企业的管理活动归根都是要服务企业的经营的。懂得去把握务虚的度,企业也才能持续的务实。
企业有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和制度化的管理习惯,是基础运作体系的组织保障。计划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的各项经营和管理活动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制度化的管理能够保障企业员工对制度化的运作体系严格的遵守。有计划、有纪律,这是企业这种组织和没有组织概念的团伙根本的区分开来。组织管理,在计划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前提下,才真正的形成。
因为,价值链交付的基础运作体系,需要个性化的打造。个性化,就体现在企业的商业模式上。商业模式包含了企业的目标客户以及为目标客户提供的价值组合。目标客户不同,价值组合不同,所需要提供的价值链交付也就不同。国内不少企业在打造基础运作体系的实践中,往往忽略了对自身商业模式的思考,而是去盲目的照搬优秀企业的做法,结果自然是基础运作体系与实际需要不匹配,导致基础运作体系成了摆设。
事实上,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梳理、明确,对目标客户的需求有清晰、准确地把握,再以此为出发点寻找到优秀的标杆企业,通过标杆管理以及对最佳实践的优化、提升、创新,是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的。
推行制度管理,既需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公文管理技巧,更需要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有法制化的思维、习惯和制度管理的推进技巧。制度化的管理,需要企业经营者摆脱人治的思维,通过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真正的实现规范化的运作。从制度体系来讲,一般应建立公文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制度管理体系大纲、以及大纲范围内覆盖经营、管理的各项制度。
当企业能够通过制度化来管理,也就能够摆脱经营者个人因素不足的制约,使得组织可以成长起来;当企业经营者能够有效的运用好计划管理,企业也才能在经营者的手中高效率、处于可控状态下有序运转。
人力资源的保障是基础运作体系的重点保障。不仅仅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涵盖人力资源规划,人事管理、培训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模块内容;更需要重视提升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这两个方面都具备,企业基础运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才能够满足。
基础运作体系的实施需要执行上的保障,这种保障主要来源于会议管理体系和业绩管理体系。
会议管理体系能够以组织的形式进行周期性的闭环管理。一般说来,企业需要重视以下四种会议:年度目标分解会、月度经营计划会、月度经营分析会、周例会。通过年度目标分解会,明确年度经营企划和年度预算;通过月度经营计划会,实现月度经营计划的调整和更新,并综合部署价值链运作;通过月度经营分析会,分析企业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改善,提升价值链运行效率;通过周例会,及时纠正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处理临时性的突发事件,解决价值链运行中的障碍。
业绩管理体系制定合理,既可以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有目标和方向的牵引,更可以实现岗位之间的协同。通过业绩管理体系,能够保障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一线员工为共同的目标,不同的责任而一起努力。
会议管理体系运作较好,企业的执行效率会较强;业绩管理体系运作较好,企业的执行效果会较好。两者都运作的好,企业执行力才会强。
企业价值链的运作,一方面产生了实物流,一方面产生了信息流。通过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的实物流运行处于清晰、可控状态。
上一篇:企业生存战略组织结构
下一篇:未来管理创新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