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内训课程>>精益生产培训

做好产业运营——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课程编号】:NX46387

【课程名称】:

做好产业运营——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课件下载】:点击下载课程纲要Word版

【所属类别】:精益生产培训

【培训课时】:2-3天

【课程关键字】:质量管理培训

我要预订

咨询电话: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机:18971071887邮箱:

课程背景:

从深圳蛇口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到苏州工业园构筑全球生物医药高地,产业园区四十多年发展史印证了其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既是技术产业化的“加速器”,也是区域崛起的“增长极”,承载着聚合产业链、培育新动能、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使命。

当前,产业园区从“政策洼地”转型为“创新雨林”,产业运营能力正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分水岭——这不仅是破解"空心化"的生存之战,更是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的战略决胜。

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员深入理解产业运营的核心价值和实践路径,掌握激发创新动能、完善金融服务、打造园区品牌、建立产研体系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方法,推动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产业高地”和“创新策源地”。

课程收益:

1. 掌握产业运营核心逻辑:理解产业园区从基建驱动到运营赋能的演进路径,掌握产业链组织、企业全周期服务、创新生态构建等核心能力。

2. 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学会通过“创新要素重组—技术平台跃迁—制度范式破壁”协同发力,推动园区成为技术产业化枢纽。

3. 设计全周期金融服务方案:掌握风险补偿资金池、供应链票据贴现、公募REITs等金融工具,破解科技型企业“两高一轻”融资困境,激活沉淀资产。

4. 打造差异化园区品牌:掌握品牌战略定位方法,学会通过服务产品化、生态赋能构建品牌认知,缩短招商去化周期,提升园区资产溢价。

5. 建立产研体系驱动产业升级:学习产业研究院的战略导航、技术转化、政策创新功能,掌握概念验证中心(PoC)建设、政策沙盒实验等工具。

6. 推动产城融合实现功能融合:掌握“多规合一”规划方法,学会通过空间载体重构、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用地弹性化等工具,打造“24小时活力区”。

7. 输出可落地的运营模式:结合标杆案例解析,掌握激发创新动能、完善金融服务、打造园区品牌、建设产研体系等运营策略,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课程对象:

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等从事园区规划与招商引资工作的人员;与产业园区业务相关的其他人士

课程方式:

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模式解析

课程大纲:

第一讲:做好产业运营,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园区发展的四个阶段

1. 基建驱动(1979-1984年),以深圳蛇口工业区为代表,依托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

2. 政策招商(1984-2003年),依靠税收优惠吸引企业,但导致同质化竞争

3. 产业集聚(2003-2006年),国家整顿盲目开发,强调产业链整合

4. 运营赋能(2006年至今),“招商引资”转向“产业运营”,注重生态构建与可持续服务

二、产业运营本质:提升产业整体价值

1. 概念跃迁

1)职能转型:园区从“空间租赁”向“生态构建”转型

2)功能转型:聚焦产业链整合、企业服务与创新生态培育

3)思维转变:通过专业化服务激活产业链价值,实现“企业留存—产业升级—区域共赢”的闭环

2. 产业运营核心能力

1)产业链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定向招商,补全上下游链条

案例:合肥经开区组建“京东方+47家配套企业”的半导体产业链

2)企业全周期服务:覆盖初创孵化→加速→成熟期定制化支持

案例:张江药谷“VIC模式”(VC+IP+CRO服务)缩短新药研发周期40%

3)创新生态构建:搭建技术平台、融资渠道、人才网络

案例:深圳坪山园区联合华为建“开发者赋能中心”,提供技术共享平台

三、产业运营的实践路径

1. 载体适配化设计

案例:中建深圳科研基地按半导体研发需求设计空间,吸引芯片企业集群入驻

2. 服务产品体系化

1)基础服务:物业、政策代办(如补贴申报)

2)高价值服务

a技术赋能,共享中试车间(使用费+分成模式)

b供应链协同,集采平台降低采购成本

3)ESG增值:碳账户管理+碳汇交易分成

举例:广州开发区试点

3. 金融资本化循环

案例:上海临港REITs募资并投入新片区,形成“开发—运营—退出”资金闭环

四、产业运营的价值与趋势

1. 核心价值

1)破解空心化

2)提升财政可持续性

2. 未来趋势

1)产业“瘦身增高”

2)园区城市化

举例:苏州工业园

3)品牌连锁化

第二讲:激发创新动能,培育园区新质生产力

一、要素重组:激活新质生产力基因

1. 数据要素资本化

——实践路径:建立园区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数据信托融资→企业降本增效

案例:苏州工业园文旅数据信托盘活景区流量数据,中小文创企业凭数据资产获贷利率降低1.5个百分点

2. 科研人才价值释放

1)科学家股权激励

2)“揭榜险”降低研发风险

案例:深圳坪山园区政府投保,企业研发失败获赔50%成本

案例:张江药谷科研人才流动率下降40%,专利转化周期缩短至8个月

二、载体跃迁:锻造技术产业化枢纽

1. 概念验证中心(PoC)——破解死亡之谷

1)运营流程:实验室技术—PoC原型开发—中试车间—量产产线

2)运营模型

案例:北京中关村PoC中心提供“样机试制+专利导航”服务,硬科技初创企业存活率从12%升至67%

2. 开放式创新平台——生态构建

1)龙头企业开放场景

案例:华为松山湖开发者平台释放203个技术接口

2)共享式中试基地

案例:东莞新能源装备中试线利用率达92%

3)乘数效应

案例:佛山机器人谷通过平台撮合,企业协同研发效率提升3倍

三、制度破壁:构建新质生产关系

1. 政策工具包重构

1)由“招商引资税收返还”向“研发投入对赌补贴”转变

案例:合肥京东方项目研发:达8.2%

2)由“土地低价出让”向“弹性产权分割”转变

案例:深圳湾科技园用地效益升4倍

3)由“政府直接采购”向“首购首用风险补偿”转变

案例:上海生物医药产品上市加速40%

2. 金融供给侧革命

1)种子期:概念验证基金

2)成长期:知识产权证券化

3)成熟期:科交板上市绿色通道

案例: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2023年推动12家企业通过专利ABS融资17亿元

四、生态赋能:打造热带雨林式成长环境

1. 梯度培育体系——物种分层施策

1)苗圃期:免费共享实验室

2)拔节期:链主订单导流

举例:三一重工向园区配套企业开放50亿订单

3)成林期:跨境加速器

举例:深圳前海联合亚马逊云建出海通道

2. 创新雨林三法则

1)密度法则

案例:深圳南山科技园每平方公里集聚182家国家高新企业

2)共生法则

3)突变法则

案例:合肥经开区设立颠覆性技术“沙盒监管区”,允许无人配送车无路测牌照试运行

第三讲:完善金融服务,构建产业园核心动力

一、金融服务的核心价值

1.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2. 重构园区发展逻辑

二、产业园区金融服务三级架构体系

1. 载体层:搭建资本中枢平台

1)园区资本服务中心

2)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3)数据资产登记中心

案例:苏州工业园“云彩机制”以数据资产质押贷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2. 工具层:全周期资本工具箱

1)初创期,风险补偿资金池(政府出资30%+银行70%)

2)成长期,供应链票据贴现(T+0到账)

3)扩张期,并购基金(国资引导+社会资本)

4)成熟期,公募REITs退出

案例:“投贷联动”升级版,合肥京东方“国资领投+银行贷款+期权跟投”

案例:绿色技术保险,深圳坪山园区光伏企业享受发电量不足险

3. 生态层:构建资本雨林系统

1)共生机制设计

2)产业基金丛林

3)产融信息枢纽

三、金融服务现代化的突破性实践

1. 资产证券化创新——底层资产拓展

1)传统资产

——商业物业REITs,水电费收益ABS

2)创新资产

a标准厂房REITs

举例:上海临港REITs募资18亿元

b碳收益权ABS

案例:天津经开区碳汇融资项目

c科研设备使用权ABS

案例:西安硬科技社区融资3.2亿元

2. 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工业元宇宙赋能

案例:东莞松山湖构建“数字孪生园区”,实时监控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动态调整信贷额度

案例:杭州“产业金融大脑”自动匹配企业需求与金融产品,撮合效率提升300%

3. 跨境资本链接器——离岸金融创新

案例:前海深港风投联动,香港LP出资→投资内地硬科技→香港IPO退出

案例:苏州中新跨境资金池,新加坡低息资金直投园区生物医药企业

四、金融服务现代化建设路径

1. 四步进阶模型

1)1.0阶段:基础服务,物业费质押贷

2)2.0阶段:政策金融,风险补偿资金

3)3.0阶段:资本运营,REITs+并购重组

4)4.0阶段:生态赋能

2. 实施关键点

1)空间载体重构

——设立金融街区(集聚银行/VC/律所),物理距离缩短决策链路

2)人才机制突破

a聘任投行家担任“金融链长”

b建立技术经纪人制度

五、风险防控与发展趋势

1. 园区金融风险控制

1)资产穿透监管

2)政策创损补偿

3)ESG压力测试

案例:上海自贸区建立企业跨境资金流动预警平台,阻断热钱套利

2. 园区金融前沿趋势

1)嵌入式金融——金融服务集成到园区管理系统

2)数字资产央行——试点园区数字资产结算中心,央行数字货币应用

3)绿色金融评级——ESG表现挂钩贷款利率

第四讲:打造园区品牌,提升产业园区影响力

一、品牌战略定位:从同质竞争到认知破局

1. 产业基因锚定

1)主导产业聚焦

案例:苏州工业园聚焦生物医药,形成“中国药谷”标签

2)三层价值定位法

a属性层(基础服务):定制化厂房、政策代办

b利益层(企业收益):技术共享平台降低研发成本

c价值层(情感认同):构建“创新共同体”理念

2. 竞争差异点挖掘

1)对标分析法

2)资源禀赋转化

案例:东莞松山湖依托华为生态,定位“开发者赋能中心”,开放技术接口

二、品牌核心建设:服务产品化与生态赋能

1. 服务产品体系设计

1)基础服务:定制厂房

2)高价值服务:共享中试车间+成果分成

案例:张江药谷VIC模式

3)生态服务:跨境加速器+供应链集采

2. 产业生态品牌化

1)链主企业背书:引入头部企业(如京东方)带动产业链集聚,形成“以企育园”效应

2)遵循创新雨林法则

a密度法则

b共生法则

三、品牌立体传播:线上线下融合渗透

1. 线上精准触达

1)构建数字孪生展厅(3D园区模型)

2)内容分层传播

2. 线下场景深化

1)活动IP化——举办“产业创新峰会”并设置永久会址

案例:乌镇模式

2)空间符号化——设计园区艺术装置,强化视觉记忆

案例:光谷“星河”雕塑

3. 线上线下融合

1)扫码溯源系统——产品贴码可查园区企业技术背景

2)数据驾驶舱——招商现场大屏实时展示园区企业成长曲线

四、品牌价值管理:从流量到留量的闭环

1. 品牌资产评估

案例:联东U谷因品牌效应,招商周期缩短50%,租金溢价率达20%

2. 危机防御机制

1)舆情监测——设立ESG负面清单

2)快速响应——针对企业投诉24小时闭环处理

案例:招商蛇口“客户日清”制度

第五讲:建立产研体系,架构产业链操作系统

一、战略导航:破解产业发展迷局

1. 趋势预判与路径设计

1)技术路线图绘制:跟踪全球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曲线),识别产业变革临界点

案例: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预判氮化镓将替代硅基芯片,提前布局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代半导体产线

2)区域竞争沙盘推演:构建“产业禀赋-政策环境-企业生态”三维评估模型

案例:武汉光谷研究院的产业链热力图,标定本地断链风险点与招商机会

2. 产业定位精准制导

1)数据采集

2)企业画像

3)报告诊断

4)政策预演

案例:深圳电子材料研究院扫描2.6万家企业数据→识别PCB材料进口依赖度87%→建议政府定向引入日企巨头,建滔、松下等落地,国产化率大幅提升

二、技术转化:打通创新死亡之谷

1. 概念验证中心(PoC)建设

——技术产业化路径:实验室阶段(专利评估)—PoC阶段(样机开发)—中试阶段(共享产线)

案例:张江药谷转化中心,提供冷冻电镜等设备共享,抗癌新药研发周期缩短

2. 技术经纪人提供专业服务

1)技术诊断——评估产业化可行性

2)供需匹配——链接科研机构与链主企业

3)交易结构设计——专利作价入股+收益分成

4)风险管理——引入“首用险”降低试错成本

三、政策创新:从撒网式补贴到外科手术式干预

1. 政策沙盒实验

——三步压力测试:虚拟政策包投放→AI模拟企业响应→修正工具组合

案例:前海创新研究院测试数据跨境流动政策,规避合规风险

2. 精准施策模型

1)企业适配度雷达图

——政策适配评估维度,研发密度,碳效等级,本地配套率

2)浙江清华长三院应用

——依据评分推送定制政策包,中小企政策申报时间从47天降至3天

四、生态构建:产业雨林的工程师

1. 创新共同体设计,做好三类平台接口

1)科研机构接口

2)链主企业接口

3)金融服务接口

2. 人才流动引擎

第六讲:推动产城融合,构建产城人上升“三螺旋”

一、战略规划:多规合一与精准定位

1. 全域统筹规划

1)空间协同:整合产业、土地、交通、生态等规划,建立“一张图”管理平台

2)梯度定位

a硅谷式新城:高端产业+国际社区

b社区式新城:劳动密集型+本地化服务

案例:汉中铺镇建设失地农民培训中心,实现“用工本地化、居住社区化”

2. 产业与城市功能匹配

案例:东莞松山湖围绕华为生态布局开发者中心、国际学校,形成“工作-生活-创新”闭环

二、空间载体:功能复合与弹性开发

1. 重构产城单元结构

1)生产制造——共享中试车间+智慧物流

2)创新服务——科研平台+创投基金集聚

3)生活服务——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

4)生态缓冲——绿廊公园+雨污分流系统

案例:泉州以“标准化园区”推动千亿投资、万亩改造

2. 交通网络无缝衔接

3. 用地弹性化

案例:深圳湾科技园允许IC企业购买单层厂房,用地效益升4倍;

三、产业支撑:链条延伸与创新驱动

1. 产业集群梯度培育

1)龙头牵引——引入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集聚,形成“1小时供应链圈”

2)中小企业赋能

a订单导流

案例:三一重工向园区配套企业开放50亿订单

b技术共享

案例:西安硬科技社区开放6万台时设备机时

2. 新业态激活城市经济

1)生产性服务业——集成研发、检测、交易功能

2)消费链延伸——产业+文旅,开发酒文化主题产业园

四、服务配套:全周期人才服务与智慧治理

1. 人才“安居-乐业”闭环

1)市民化机制——农民保留土地权益进城落户,配套技能培训与医保接入

2)子女教育——配置幼儿园至中学全链条教育资源

2. 智慧化城市运营

1)数字孪生园区

案例:杭州经开区“产业大脑”通过企业画像(研发强度、碳效值)实现政策精准匹配

2)一网统管平台

a效率跃升

b安全可控

c绿色转型

李老师

李志平老师 产业规划与运营专家

产业经济研究专家

同济大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硕士

——♦行业认证:政企智库双栖认证专家♦——

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

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员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上海城投集团、上海地产集团等30+大型央国企、产业园区战略顾问

——♦行业深耕:25年产业规划与运营经验♦——

现任:上海经邑数智产业研究院丨执行院长

曾任:香港城市规划研究院丨产业规划部总监

曾任: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全国知名经济预测智库)丨项目经理

擅长领域:产业规划、产业运营、产业现代化、招商引资、产业经济研究等

——♦50+城市/产业园区+产业规划项目落地:累计为沪苏渝闽等50+城市及虹桥国际商务区、苏州工业园区等40+产业园区提供产业规划或五年规划等服务。其中,为5.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超400万平方米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完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航空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等服务,在中长期蓝图绘制与短期策略制定上成果显著,使其成为国内临空经济园区重要标杆。

——♦100+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业研究报告输出:凭借资深的产业规划经验,输出《上海市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上海市长宁区航空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等100+高质量研究成果,其中完成《长三角地区产业现代化发展——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30万字著作,成为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地图、苏州工业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干部培训教材。

实战经验:

李老师20年来始终专注于城市/园区产业规划研究,开展城市/园区产业规划、城市更新、转型发展、大型企业或平台公司业务战略等业务,深谙精明增长之道,为100+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大型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或咨询服务,在市场化服务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区域或园区产业规划:锚定发展坐标,绘制产城融合蓝图】——

01—为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办公室、上海市发改委、苏州市商务局、靖江市人民政府等50+城市提供产业规划或五年规划服务,产出“长三角机器人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议”等一批高质量成果,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精准指引。

02—服务虹桥国际商务区、苏州工业园区等40+产业园区,在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等领域形成标杆案例,助力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

项目案例:主导兆润公司旗下货值超400亿元、200万平方米的经营性资产进行规划,输出《苏州工业园区兆润资产公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对工业厂房、商业地产、打工楼等各类资产进行梳理、诊断、定位和制定发展策略。项目对区域第二增长曲线的形成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使兆润资产成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典范。

——【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破解落地难题,推动产业项目高效转化】——

01—主导开展一批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包括上海市华纺地块、郑州二砂厂等城市更新项目,松江工业园区、嘉兴工业园区等园区转型项目,无锡市高端医疗器械、腾冲户外运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园PPP项目、中国科技开发院南京洪蓝智造产业园等产业投资项目,超90%项目都已经顺利落地并建成投运。

项目案例:在《郑州市二砂厂城市更新总体策划》项目中,担任主导规划工作。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0亿元,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落地后,不仅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更成功实现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及当地居民的多方共赢,成为城市更新领域的典范案例。

——【国资或平台公司发展战略:聚焦主业升级,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01—为中国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上海地产、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公司、中煤集团海南分公司、上海城投高速公路公司、光明食品集团、上海静安置业等20+企业提供业务发展战略咨询服务。

项目案例:为中国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提供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投资环境与保险产品创新研究服务,提出的“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保险共同体”建议得到中国保监会、上海市人民政府认可并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率先实施。

——【招商引资服务:精准链接资源,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01—在香港城市规划院任职期间,为内地城市在香港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供从招商策划、企业对接、会务安排等一揽子服务。

项目案例:为宜宾等城市制定招商方案,精准定位目标企业,通过高效的企业对接与精心的会务安排,使得宜宾等城市在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入多个重大项目,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部分授课案例:

序号企业课题期数

1苏州工业园区经发部门/苏州工业园区干部培训管理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态势》10

2盐城市大丰区发改委等部门《长三角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形势分析》10

3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十五五时期产业规划思路与方法创新等》10

4苏州市商业联合会/苏州市第一百货商店有限责任公司《数字经济时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新动态》10

5无锡市商业联合会/无锡市地产行业协会《新时期商业地产转型发展路径》10

6浙江省总商会/浙江省商业联合会《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报告》5

7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产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跃升》5

8苏州市商业联合会《商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发展策略》5

主讲课程:

《跳出增长陷阱——以高水平产业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产业现代化新路径》

《做好产业运营——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

《产业政策创新——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数智化转型——从点状突破到系统跃升》

《新时代招商引资——双招双引、精准招、链式引》

授课风格:

逻辑严谨,框架清晰:以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结构搭建系统知识体系,帮助学员从整体上把握产业发展脉络与规律,明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案例教学为主,经验赋能为辅:擅长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方式,在授课中融入自身20多年咨询顾问经验与积累,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实践参考,让知识兼具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启发深度思考,驱动主动学习:通过剖析案例、探讨产业问题等方式,引导学员展开深度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助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启发性突出。

部分服务客户:

政府部门:长三角一本化协调办公室,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宜宾市政府、苏州市商务局、三明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陇南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杨浦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与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办公室、太仓市商务局、昆山市商务局、吴中区商务区、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政府、苏州市姑苏区科技与经济委员会、吉林市东丰县政府、仪征市商务局、丹阳市商务局、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政府、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天津市武清区太阳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上海市宝山区国资委、重庆市江北区、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产业园区:上海虹桥商务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上海市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南京市溧水区洪蓝智造园、郑州市二沙文创园、四川省达州临港工业园区、浙江省秀洲工业区、宜宾市珙县京义新城、宜宾上罗新能源城、上海市青浦工业区凤北工业区、上海市松江工业区、常州市东方新城、上海三林世博核心功能区、上海市新闸路1250号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市松江区浦南片区、重庆市观音桥商圈商业地产项目、上海市宝山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大型企业:中国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中煤集团海南分公司、上海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静安置业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兆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靖江市滨江新城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同济规划院、上海经纬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亿达未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顾臻实业有限公司……

部分客户评价:

李志平团队做的产业研究报告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报告的可读性好。

——上海市发改委 阮副主任

李博士对国内外产业经济发展动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有比较全面和及时的掌握,产业规划培训交流活动很有意义,为我司十五五规划编制方案的制定、业务发展战略方向的把握、业务发展的有效路径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启发。

——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企划部 金总

李博士团队对产业规划、产业园区改革发展研究有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产业规划流程规范,时间节点把控严格,整个过程中规划团队与我方交流顺畅、合作愉快,规划成果总体符合招标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对园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有好的指引作用。

——无锡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局 严局长

李博士关于当前中国产业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要点把握的非常精准,讲演过程中不仅有严谨的理论讲解,还穿插大量案例分析,让我了解了很多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走势及其背后的运行逻辑,3个小时的课程让我受益良多。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 叶副秘书长

我要预订

咨询电话: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机:18971071887邮箱: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生产管理培训推荐公开课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陈景华-企业培训师
陈景华老师

名课堂特聘生产管理培训师,生产管理与企业管理资深实务专家,拥有十八年在世界500强企业高层管理经验。...

田开军-企业培训师
田开军老师

名课堂特聘专家; 任职经历: 曾就职于阿迪达斯、日本马自达大型OEM企业,任职的岗位有操作工、五大员...

施荣伟-企业培训师
施荣伟老师

实战型资深培训师 精益六西格玛大师 ASQ认证黑带 工商管理学硕士 30年企业经营管理及咨询公司经验...

生产管理培训内训课程

热门企业管理培训关键字